就這樣,週一到週五,晚上的時候,倆人有空就煲電話粥。

到了週末,找個地方約會,或是去老莫、港港餐廳吃飯,或是去京城周邊的一些景點遊玩,有時候還會去歌廳看二小姐的演出,有天上午範榮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吵著要去歌廳看裴母唱戲,接過兩人看到一半都睡著了.....日子過得平靜美好。

1990年,王立冬三家公司的營收,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了1.13億,淨利潤為5203萬元。其中最亮眼的要數金拱門自助餐,就一家餐廳半年來總流水2200萬,淨利潤超1300萬元。

看著金拱門那金燦燦的成績表,連王立冬都有點咋舌。可想而知,今後三十年,啃得幾和麥當老在四海撈了多少錢了,想必他們的老闆半夜都會笑醒。

三個股東決定,以後幾年公司的淨利潤的80%,都投入到金拱門業務的開拓上,包括養雞場的擴建,門店的開拓和物流的建設等等。

淨利潤的10%作為公司的流動資金,還剩下10%就是三個股東的分紅。不過就是10%的分紅,王立冬也分到300多萬,加上歌廳百分之20的分紅,差不多接近400萬。

等到過年的時候,範榮見到王立冬開了輛新車,好奇道:“老郭,你終於肯買車了,這車多少錢?”

看著小女人那眼神,就差明這說,你個死摳門的,終於肯自己掏錢買車了。這兩年,王立冬一直開的是老二不要的普桑。不是他摳門,而是這年代除了幾百萬的頂級豪車,其他車真的也就那樣了。

“最新款奧迪,落地58萬,你要不要試試?”

已經拿到駕照範榮,興奮地上了新車,開了半小時,來到了京郊。王立冬提議測試一下新車的避震效果,小女人也是欣然同意,經過一個小時劇烈的震動,發現效果槓槓的。

時間進入91年,年初三人就規劃好了新一年的計劃。上年淨利潤的百分之八十4000多萬,其中2000萬元,建立一家配送中心,一家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半成品的炸雞披薩薯條等,還擴建了養雞場,把養殖數量擴充到了50萬的存欄量。

門店方面,基本保持一個月新開一家的速度,一年下來自助餐廳的數量達到了9家。

幾人倒是想多開幾家,可惜資金不夠。

想到再過十幾二十年的房價,王立冬決定店鋪只買不租。

91年,京城商鋪的價格差不多三千多元/平,算是白菜價了。

因為是自助餐廳模式,需要的面積都比較大,四五百平左右,核算下來差不多要一百五十萬左右。

廚房裝置,店鋪裝潢和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

一家新店的開店成本核算下來,差不多是260萬左右。

而這年年底的時候,王立冬花了五十萬,把破產的西衚衕飲料廠的工廠給買了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四合院開始的旅行】 【】

當初區裡的高官,還上門推銷這家飲料廠,知道是坑就沒接。

最後被廠裡的一箇中層承包了。後來聽說這人是原先廠長的侄子,然後沒兩年,就榨乾了工廠最後一毛錢後,轉身自己在京郊開了一家飲料廠,相同的配方和口味,原先的經銷商也被拉過去了大半。

接手後,王立冬也沒大動干戈,生產線什麼都沒換新的,就是讓原先廠裡的維修工修修補補一番,然後又從原先的工人裡找了三百來人。

汽水的配方,他親自出馬,橘子水,荔枝水,哄牛,可樂,雪碧等...

接手第三個月,飲料工廠就實現了盈利,雖然不多,才十萬出頭,但工人們的精神立馬就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