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乍起,八月魚肥蟹也肥,中秋節的腳步便也近了。

對於臨近前線的官員來說來說,雖然前線在談和,但後方的工作卻愈加多了起來。

雖然中秋佳節臨近,但辛棄疾依然忙得不行,每日裡辛稹能夠見到他的機會並不多,也就是早上將辛稹從床上挖起來的時候會見上一面,其後連晚上都見不著人。

而辛稹在重新上學堂之後也跟著忙了起來。

本以為他與呂夢孫有了交情,便可悠哉悠哉的度日。

沒想到呂孟孫還當真將辛棄疾的吩咐真當成一回事了,不僅自己對辛稹嚴格要求,還特意交代其他的任課老師也要嚴加要求。

這可就要了辛稹的命了。

每日裡背誦文章、練字、說詞解字、學習詩詞歌賦,一件都少不了。

借用呂孟孫的話說,這叫夯實基礎,萬丈高樓從地起,只有將基礎打好,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對於每個讀書人來說這都是必修的功課。

雖說辛稹在前世受過的教育也不算低,但這些東西對於辛稹這個現代人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他所要花費的精力並不亞於其他的蒙童。

不過,他嘴上說不讀書不讀書,心裡卻非常清楚,真正要去做一個毫無作為的廢物,想必也是不情願的。

在這個時代,無論他是想經商做官也罷,讀書,都是畢竟的途徑。

整個社會形成的讀書的氛圍,實際上已經溢位到任何一個行業,即便是經商,附庸風雅也是做生意的一個手段。

如果過於粗鄙,就算是在商場也難免會被人鄙視,生意生意也是做不大。

這般一想,辛稹在讀書這個事情上也算有了一些認可,也願意花心思投入在其中,倒是讓他其中獲得一些樂趣。

人一旦沉迷於某一件事物之中,便會發現時間過的越來越快,轉眼之間,中秋節便踏著輕快的腳步來了。

江陰城的節日氣氛已經是越來越濃厚了,百姓家裡開始張燈結綵,到了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除了做生意的商家,其餘各行業都會放一天假,學堂裡的學童更是在前一天就開始放假了。

範中書雖說早就把請帖給到辛棄疾,但在八月十五這一天,還是早早便來到了辛稹家,著重提醒時間地點,生怕辛棄疾忘了此事。

辛棄疾當然不會忘了此事,不過他是個做事情相當嚴謹的人,這一日早早就起來去衙門安排今日的安保工作。

宋人中秋節也會點上很多的燈籠,有的還會放孔明燈,這麼多的明火,是很容易引起火災的。

另外,每次慶典的時候,人群聚集,總會發生一些事故,比如說偷盜、衝突、拐騙女人孩子的事情總是少不了的。

作為地方父母官,辛棄疾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等他忙完,準備回家伴隨衣服去參與范家舉辦的中秋詩會,卻突然接到通知,有一位上官經過江陰城,作為本地的一把手,辛棄疾需得立即去接待,於是讓人告知了辛稹一聲,讓辛稹一個人去赴約,並代他向范家主解釋原因。

辛稹無奈,只能自己換上衣服,趕緊去范家報信了。

范家家主範中奎看到只有辛稹一人過來,心中不免失望,但還是頗有涵養的歡迎了辛稹的到來。

辛稹第一次來到范家,果然江陰第一大地主的名號名不虛傳。

偌大的莊園如同如同一小號城池一般,裡面有外莊與內莊之分。

外莊是佃戶居住,內莊是范家人與親近的奴僕居住,戒備相當森嚴。

這是當今大家族的標配。

靖康之變後,不僅是整個北方亂成了一鍋粥,南方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南方經歷了金兵肆虐,也同樣亂成一鍋粥,各種地方武裝、災民、南下的北民、盜賊等等勢力先後崛起,各種村莊大戶為了自保,只能加高莊牆自衛。

范家作為大地主,更是各大勢力的目標,因而要防備有人過來打劫。

因此修建了高大的莊牆,還組建了莊戶護衛隊予以自衛。

中秋佳節來臨,范家也張燈結綵,比外面的老百姓更是繁華了十倍不止。

不過今晚的中秋詩會並不在范家內舉辦,范家包下了整個望江樓作為今晚詩會的舉辦地點。

到了晚上,範中奎帶著辛稹一起出發抵達望江樓,整個望江樓燈火通明,人聲熙攘。

辛稹看了看,大約整個江陰城的有點才華的青年才俊都被請了過來了,雖說今晚還有別的大戶在舉辦詩會,但論影響力,自然還是范家的更大。

而且還聽說如今江陰軍實際上的一把手辛通判也會過來,自然讓人趨之若鶩了。

範中奎作為范家家主,來到望江樓,頓時成了眾人的焦點,首先是一群耆老過來打招呼。

一個被眾人環繞的老年文士浩浩蕩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