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舐犢情深!(第1/2頁)
章節報錯
臨安。
自朝廷南遷到此已過去三十多年,從一開始的慌亂到如今的繁華,並非是一蹴而就,三十多年過去了,雖然前線還是能夠感覺到兵兇戰危,但在這裡,卻是一片祥和,其繁華景象,令人想起當年的汴京風華。
辛棄疾不是第一次來了,但每一次來,一方面對這種繁華感覺到嚮往,但令一方面,又開始擔憂繁華腐蝕宋人的意志,失去了抗金的意氣。
見了新皇之後,辛棄疾憂喜交加。
憂的是,在趙眘口中得知,如今戰場的局勢恐怕已經到了非常糟糕的局面了,而在臨安的這些時日,從各個渠道得知,現在朝廷主戰主和之間的辯論變得越來越激烈,幾乎到了同室操戈的局面了。
喜的是,在與皇帝趙眘的交談中,他是能夠感覺到皇帝是有雄心壯志的,對他的獻策也頗為讚許,只是說到抗金的時候,趙眘也不給更多的承諾了,只是安慰辛棄疾以後還會有機會的,並提出會給他壓更多的擔子的。
這便是許官了。
辛棄疾是個聰明人,他大約能夠猜測到,目前局面已經朝著議和的局面去了,這一點從湯思退擔任右相之職可以看出。
湯思退主張割棄海、泗、唐、鄧四郡議和,並排斥主戰派的張浚,這些都是明面上的東西,朝廷就像是個漏風的篩子,國策上的東西是瞞不住的。
因而辛棄疾雖然來了沒有幾天,也能夠打聽到這些東西。
“該回去了。”
辛棄疾嘆了一口氣,從驛館中牽了馬出來,與驛館人告別,便從北門離開了臨安,離開之前,人群之中有人緊緊地盯著他的背影,辛棄疾感覺倒有些異樣,回頭看了一下,街市依然熙熙攘攘,並無異樣,便拍馬離去。
辛棄疾歸心似箭,雖然現如今的辛稹比起之前聰明伶俐許多,但畢竟只是一個七歲小童,沒有大人看顧總是令人擔憂的。
一路風塵僕僕,辛棄疾回到了江陰,此次歸來,他便感覺到了與之前不同的氣氛。
雖然江陰雖然還是緊張,但知軍趙世鵬卻是頗為熱情,頗為寒暄了一會,還有通判等實權人物,也盡皆頗為熱情,要為辛棄疾接風洗塵。
只是辛棄疾惦念家中的兒子,推脫說一路勞累,想回去歇息歇息,這才得以脫身。
回到家時,辛棄疾卻是頗為驚詫,原本以為自己不在家,辛稹大約會顯得清瘦,畢竟一個小孩子未必能夠照顧好自己,卻沒有想到辛稹竟是紅光滿面拿著雞腿在啃。
辛棄疾頗為欣慰道:“這雞腿是哪位同僚家裡給你送的麼,是誰送的,為父得去好好感謝他們。”
辛稹笑道:“哪裡有人送,這是我自己買的。”
辛棄疾驚詫道:“自己買的,我給你留的那點錢,哪裡買得起肉?”
辛稹笑道:“做了筆買賣,手上總算是有點閒錢了,您餓了吧,我去給您置辦點酒食,吃了好睡覺解乏,這一路奔波實在是不容易,得好好補補。”
辛棄疾驚道:“做了買賣?什麼買賣,我不是說不要授人把柄麼?”
辛稹道:“爹您別擔心,不是去外面做買賣,就是賣了點知識,我恰好懂點烹飪,賣給了呂家,得了一千貫,以後咱家想吃肉就吃肉,夠咱們父子倆吃上一段時間了。”
“什麼,一千貫?”
這話一出,辛棄疾以為自己聽錯了。
看到辛棄疾吃驚,辛稹趕緊將事情掐頭去尾給說了一遍,當然故事原形還是那個樊樓老師傅的故事,他的確是被一個廚子照顧了一段時間,只是那廚子實則也只是一個普通廚子罷了。
辛棄疾琢磨了一下道:“那王師傅的廚藝也只是一般啊,他不是在鄉下搞什麼流水席的麼,怎麼就成了樊樓的大師傅了?”
辛稹笑道:“爹您是軍中掌書記,哪裡會關心這麼一個小人物,人家也怕被人盯上,便推說是搞流水席的,他不信別人,卻與我相處不短時間,見我在廚藝上頗有天賦,便教了我一段時間,對自己的來歷也並不隱瞞。”
辛棄疾這才釋然:“沒想到那是麾下竟然有這般人物,唉,也是,天崩地陷之時,誰都是芻狗而已,連天潢貴胄都淪為奴隸,其餘的人又能夠好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