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核聚變反應堆(第1/2頁)
章節報錯
託卡馬克。
一種環形裝置,透過約束電磁波驅動,創造氘、氚實現聚變的環境和超高溫,以實現人類對核聚變反應的控制。
目前受控的熱核聚變在常規託卡馬克裝置上已經實現,華國的人造太陽採用的就是託卡馬克裝置原理,在不久之前取得了上億溫度執行突破千秒的成績。
但託卡馬克裝置的工作時間太短了,其內部要維持強大的磁場和極致的超導環境,就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
物理學家用產生能量和消耗能量的比值——Q值,來衡量託卡馬克裝置的效率。
Q值大於1,才意味著核聚變裝置有能量產出,而不是隻能在實驗室裡驗證成功的理論。
同時以人類目前利用能量的效率而言,加上人類對這項技術託付了取代火力發電的期望, Q值達到30點以上才有成為主流能量供應的可能。
若是想達到科幻作品中,那種可以供能大型宇宙飛船和太空城市的規模,那Q值起碼要破萬才有希望。
然而藍星上,目前已經建造出來的託卡馬克裝置沒有一臺能長時間執行並實現Q值超過1,華國的人造太陽也只是將突破的可能而已。
陸羽端詳了眼前這臺外星文明製造出來的託卡馬克裝置好一會,才急忙問道:“既然有可能是核聚變反應裝置,那為什麼把這裝置放在這裡?”
這個問題明顯不是這位教授的強項,他只是核物理專家,一眼認出了裝置,就迫不及待地衝了進來。
成熟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過去因為生產耗能高而雪藏的技術,會因為能源成本下降之後綻放出難以想象的光彩。
可以說,成熟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極有可能是大篩選器的一道關卡,突破之後,人類極有可能迎來第四次科技大爆炸!
然而,人類自提出可控核聚變理論之後遭遇了永遠的五十年,直到這幾年才有了一些進展。
這也難怪這位教授認出裝置之後,就興奮的衝過來。
要知道,這個文明領先了人類科技500年,如果能解析他們製造的託卡馬克裝置對人類相關技術有著難以想象的促進作用!
銀色星辰號就這麼繞著如同展示櫃裡的託卡馬克裝置一圈又一圈,被擠出影片的茅教授終於又匆匆的回來了,好不容易才把依舊痴迷盯著裝置的核物理專家送走。
“首先,我們得出的猜想,眼前的裝置極有可能是一個古董。”
茅教授開門見山的說道:“我們拋開最引人注意的核聚變裝置不談,想想為什麼這個文明要把這個裝置放在建築的入口?”
“我們推定這個維持光源,並且科技明顯落後於城市其他區域的建築群,很有可能是這個消亡文明的一處科技歷史博物館。”
“這個裝置能放在入口處,意味著它對整個文明的程序曾有重大的意義。”
“就像工業博物館裡會放置一臺蒸汽機或者珍妮紡織機一樣。”
“在這個文明看來這個極有可能是初代成熟的核聚變反應堆,和我們以現代的眼光看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蒸汽機或紡織機沒有任何區別!”
“想要證明也很簡單,我們去往下一處看看,是不是也有如同這個裝置一樣的物品被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