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技術基礎+57%,獎勵積分1500點。】

【空間摺疊技術+41%,獎勵積分1000點。】

【空間泡技術基礎+29%,獎勵積分1000點。】

【暗物質理論基礎+35%,獎勵積分1000點。】

【升降維理論基礎+15%,獎勵積分1000點】

..........

在零號基地感嘆中子生命體可怕的科研速度時,陸羽則沉迷在眼前接連不斷的系統提示中。

積分!

積分!

平時艱難才會動彈一下的積分,在這幾十天裡不斷累計,算下來竟然得到了6000多點,配合之前剩下的400多點,陸羽的積分一下子累積到了6500點,距離修復銀色星辰號已經不遠!

而且還是陸羽在這次行動中,只給這些中子生命體們完成輔助作用而已,提供了【冰箱】和摺疊空間的觀察資料例子,科技樹的攀升基本都是靠他們自己提升!

不然,陸羽能累積到的積分更加誇張!

畢竟按照河系級文明科技樹的獎勵標準,應該是10009999點,現在陸羽只能拿到最基本的保障積分而已。

但也足夠了!

不過幾十天的時間,就賺到了幾倍的利潤!

資本家見了都得連夜造飛船來到這裡!

只不過陸羽也明白,這樣的機會恐怕也就此一次而已!

中子生命體的科研速度實在太可怕了,以人類為例,即便是行星級的理論猜想,也需要近百年的科技發展才能開始著手驗證。

但中子生命體看起來似乎直接跳過了這個漫長的過程,從他們知曉理論開始,就能瞬間完成驗證、發展和突破一條龍。

然而實際上,即便是中子生命體這樣特殊的生命形態也逃脫不掉科學發展的必然程式,只不過他們的思考速度和特殊的生命結構讓他們在微觀研究上有獨一無二的優勢。

然後再從微觀到宏觀,這一點在大一統理論上完成了架構和補充。

這才有了中子生命體宛如奇蹟般的發展速度!

或許在人類看來,不過是在人生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這奇蹟的一幕,但對於中子生命體而言,他們已經花費了數億代人的努力。

人類科學家們羨慕中子生命體的發展速度,中子生命體還羨慕著人類天生就能擁有以年來計算的壽命呢!

..........

“現在的反物質和大一統理論研究可以暫時放一放!”

“我們的科研重心可以適當轉移到空間技術上,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錯過,將來我們不知道需要再耗費多少時間才能累積到空間技術的初步認知!

海量的資料正從銀色星辰號傳輸回來,人類目前的運算力根本無法處理一波又一波的資料洪流。

而且這些都是以中子生命體為視角科技資料資料,以人類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分析它們。

但這些資料又是如此的寶貴!

裡面可是有著從恆星級文明到河系級文明,一點點累積的全套科技樹!

人類對摺疊空間百思不得其解的空間技術,同樣蘊藏在其中。

零號基地大量的科研人員,以及大量的計算力從一開始就投入了這裡,收穫極小,但未來可期。

“太冒進了!太草率了!”

“空間技術固然是所有人的嚮往,但現在我們還不具備條件,我們的科技依舊停留在行星級文明的層次。”

“即便理論上能完成突破,最基本,最關鍵的技術我們根本突破不了,因為我們的生產工藝,材料和配套研究設施根本無法支撐我們造出空間技術的科技產品。”

在大討論會上,科學家很明顯分成了兩派。

雙方都不願意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側重領域卻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