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密室之中,燭火悠悠。

李承乾端坐中央,看著周圍的幾人。

太上皇李淵第七子——漢王李元昌。

交河道將軍——侯君集。

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的嫡親妹妹,城陽公主駙馬——襄陽郡公杜荷。

“如今本宮欲肅清朝綱,需要各位來幫本宮匡扶社稷!”

李承乾朗聲道:“只要擒下魏王,讓父皇的遺體可以好好入土為安,那麼諸位都將是新朝的開天闢地之功臣,本宮可以許諾,諸位將來定可平步青雲,名垂青史萬萬年!!”

“好!!”

漢王李元昌第一個鼓掌響應。

“太子是國本,是正統,是儲君!”

漢王朗聲道:“如今陛下既然已經龍御歸天,那麼太子繼位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若是有小人從中作梗,本王第一個除之而後快!哪怕是我李唐皇室的宗親,本王也絕不姑息!!”

“好!漢王叔果然豪氣干雲,宛若江湖俠士般嫉惡如仇、古道熱腸啊!”

太子李承乾朗笑一聲,開口道:“有了漢王叔的幫助,本宮如虎添翼!”

“也算我一個!”

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也出聲道:“太子爺,雖然那魏王李泰也是城陽的哥哥,但敢謀朝篡位,他就是亂臣賊子!我也絕對支援您!”

杜荷雖然沒大出息,可他是當朝駙馬,而且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名臣第三大名臣——萊國公杜如晦之子。

有他出面,李承乾擒殺李泰之後,也能更好、更快的穩定朝堂局勢。

現在李承乾召來的三人當中,已經有兩人都明確表了態,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人——交河道將軍侯君集,還沒有表態了。

漢王只有一些府兵和門客,加起來不過百人。

而杜荷就更別提了,他的存在主要是靠皇室宗親身份和杜家在朝中的人脈關係,來幫李承乾在事後穩住朝局的。

真正要發動兵變,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手握兵權的侯君集才是根基支柱。

“侯公,就只剩您了。”

太子李承乾看向端坐不動的侯君集。

“您是我大唐的大功臣,也是本宮的長輩,在父皇所冊的凌煙閣二十四名臣中,您位列第十七!想當年,您親率十五萬大軍,遠征高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一國,是何等曠世戰功?”

“可那魏王李泰卻對您毫不尊重,就因為您縱容下屬私藏了點高昌國的財寶,便拿著雞毛當令箭,將您打入大獄!”

李承乾先是對著侯君集拍了一通馬屁,而後又滿臉替侯君集不服地開口道:“您和將士們在千里之外浴血奮戰,替我大唐揚威,不過就是拿了些戰敗國的財寶而已,何以值得李泰那般小題大做?”

“本宮知道,您對魏王素有怨氣,趁著這個機會,你可以名正言順的報當年的一箭之仇了。”

說完,李承乾頓了頓,開口道:“本宮可以承諾,事成之後,若李泰死,則必是將軍您的刀下亡魂,若李泰生,則也交由將軍去隨意處置!如何?”

侯君集沒有立馬開口答覆,而是手指在桌上有節奏地不斷敲擊著。

“哎呀!侯公!你到底幹不幹!給句痛快話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