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城出擊的一千精銳叛軍,離開內城制之後不到一刻鐘就遭遇伏擊,在伏擊中叛軍損失過半。」

想要偷襲別人,結果被偷襲了,引起了中軍大帳之內一群低階軍校的驚呼。

之所以會產生驚呼,那是因為今天被郭戎召集到中軍大帳的是一幫年輕到了極點的軍校。

軍職最高的為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軍職最低的為從九品上的陪戎校尉,從表面上看,品階不同,但是本質上卻都是禁軍中的連排級別的低階軍官,而且年齡都沒有超過二十歲。

在經過禁軍內部四年之內第三輪改制之後,禁軍的軍職體系已經明顯的和後世兔子的軍職體系靠攏。

將官(大將軍將軍,軍級)

校官(中郎將左、右郎將,團級)

尉官(都尉副尉,營級)

校尉(連排級)

軍士(班/什級)

士卒(戰兵/輔兵)

從將官到普通的戰兵/輔兵,郭戎這一套軍職體系脫胎於曾經的府兵制,但是根據重組之後的禁軍進行了調整,使之更有利於強化禁軍的指揮體系。

校尉的級別在禁軍中算不得高,但卻是禁軍真正的骨幹,禁軍戰鬥力,軍令執行力的保證。

否則,就算郭戎有通天之能,就算羅中文擬定的計劃完美無缺,如果手下的基層軍官都是廢物,這一切也都是井中月水中花。

對於禁軍來說,也許不是每一名校尉都才能通天,但是禁軍中的校尉絕對沒有庸才,哪怕是這些二十歲都不到的校尉們。

唐軍歷來軍功至上,禁軍中一切更是以軍功為尊,這些校尉們雖然年輕,但是也不可能享受什麼特殊的待遇。

能越過士卒,進入軍校的階層軍功簿上至少都攢了七八顆首級,在個人的武力,在服從命令,在忠誠勇敢方面不需要被懷疑。

然而,從士卒到軍士,從軍士到校尉可以靠勇武,可以靠忠誠,但是想要越過校尉的級別,可就不是勇武、忠誠可以做到的了。

連級,哪怕是禁軍中臨時組建的加強連,也不過一兩百。

不僅人數少,而且兵種上也是單一的騎兵或者不足,既不需要承擔戰場上的指揮任務,也不會承擔一個方向的獨立作戰任務。

從本質上來說,連排都僅僅是一個戰術單位。

但是,如果跨越連級進入營級就不一樣了。

無論是常規的步兵營、騎兵營、工兵營、器械營,或者為了滿足特殊需要,被臨時抽調組建的支隊,都和連隊有了本質的區別。

首先在人數上,從一兩百暴漲到了近千人。

兵種更是從單一的兵種,變為涵蓋了步卒、騎兵、工兵、醫療在內的多兵種,而兵種的補充完整,更使得他們具備了單獨作戰的能力。

無論是在參加大規模作戰,還是承擔單方面的作戰任務的時候,統籌,指揮,都變得不可避免。

要知道,郭戎連野路子的人才,甚至敵軍,叛軍中的人才都不會放過,更何況自己內部這些無論是潛力和忠誠都無可挑剔的自家人。

對於這些潛力股,郭戎從來沒有放鬆過培養,但是紙上談兵和實戰永遠是兩碼事,紙上得來終覺淺,戰場永遠是紙上無法取代的。

平時每個人都可以說的頭頭是道,畢竟,紙上談兵,按圖索驥是沒什麼難度的,但是在實戰中,真的能將這一點用好的,卻著實不多。

所以,在發現了已經全面掌握了柳城之後,郭戎才會別出心裁的弄出這樣一場與眾不同的實兵推演。

而事實證明,郭戎的想法一點錯誤都沒有。

聽到在伏

擊的一瞬間,在場的年輕軍校們齊聲的發出了驚呼。

這些年輕的軍校雖然還都是低階的軍校,沒有指揮的經歷和經驗,但是郭戎常年累月的補課之下,基礎性、常識性的東西他們還是很清楚的。

埋伏、偷襲,這種東西實在沒什麼好說的,這是最古老,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戰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