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汴州決戰:塵埃落定!(第1/3頁)
章節報錯
戰鬥從清晨開始,鏖戰到接近正午,留守在興盛大營內的長纓軍幾乎全員陣亡,河北叛軍在事實上已經拿下了興盛大營。
戰鬥到了這裡,雙方其實都已經都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戰鬥應當進入另一個短暫的休息階段。
然而,一場驚天動地的劇烈爆炸,成為了整個戰鬥程序的轉折點。
原本應當被按下的暫停鍵,被替換成了加速,隨著兩軍主帥不斷增兵,戰場上變得熱鬧異常。
先是兩千長纓軍正面擊潰至少五千河北軍步卒,
然後兩千長纓軍被十倍於自己的河北軍三面圍攻,
長纓軍的兩千士卒邊打邊撤,兩萬多河北軍緊追不捨,
而就在他們進行追擊戰的時候,兩位主帥也在不斷增兵。
四千長纓軍步卒率先抵達激戰中的中心戰場,兩支長纓軍匯合之後繼續回撤,
河北軍的步卒見到沒有機會全殲對手,選擇了跟進,尾隨,同時另外兩萬多河北軍迅速趕上。
但是,雙方依舊保持了詭異的默契,不緊不慢的撤,不緊不慢的追,裴明仁、郭戎兩人則在繼續從後方調兵。
從午時到寅時,先進、後退的長纓軍步卒邊打邊撤,終於走完了大概六七里的路程。
而這時候,郭戎已經直接接管了整個代村大營的直接指揮。
另一方面,為了方便觀察戰局、指揮作戰,直接和郭戎對壘的叛軍主帥,盧龍老將裴明仁一直在向前移動。
此時此刻,裴明仁的帥旗所在的位置距離帶訓大營已經不到五里。
雖然雙方行進的速度並不算太快,雖然雙方都帶有了極大的默契並沒有大範圍的搏殺,但是,這仍然是整整一個時辰的追擊戰。
一個時辰的時間,七八里的距離,讓然會給所有人帶上足夠的疲憊,而雙方所有士卒身上輕則十幾斤,重則幾十斤的甲胃和武器,則會成為壓垮所有人的最後一棵稻草。
雙方都是老卒,雙方都是精銳,指揮者也都不是酒囊飯袋。
黃漢鎧的直覺和對於危險的嗅覺同樣靈敏。
在發現被擊潰的河北叛軍回頭的一瞬間,瞬間立刻下令後撤,並親自率領重騎兵斷後。
若非如此,兩千長纓軍早就被十倍以上的河北軍合圍。
黃漢鎧如此,曾經老將譚忠的親信,甄炳良也絲毫不差。
曾經的甄炳良謹慎過分,魄力不足。
譚忠死後,甄炳良一度瀕臨崩潰,然而靠意志力和悟性度過了崩潰期,並且根據自己的記憶從頭到尾復了譚忠的一切之後。
甄炳良,整個人從思維到氣質出現了質變,換句話說開竅了。
從追擊開始的時候,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有了預判,從對方發現自己之後,沒有任何猶豫轉身就跑,甄炳良就知道要抓住對方很難。
但是,甄炳良對此並沒有太過沮喪,因為甄炳良對於裴明仁交給自己的任務,和裴明仁的最終目標就有清晰而深刻的瞭解。
能一口吞掉這部分禁軍,振奮士氣很好,但是,直接一鼓作氣,拿下對方後方的第三座大營明顯是個好的。
】
只不過,直接拿下對手第三座大營的難度未免大的有些離譜。
所以,裴明仁並沒有直接要求,但是甄炳良讀出了裴明仁的最終目的。
兩座大營之間的距離不短,完成這樣一段行軍尚且疲憊,更別說是追擊戰了。
如果雙方保持默契,最大限度的保持體力,等抵達目的地的時候還可保證一定的體力和精力。
如若有一方拼盡全力,或者突然加速,平衡和默契一旦被打破,真的開始拼命搏殺,或許最後可能也能到目的地,但是那時候,臨時歸屬到自己麾下的這幾萬人還能剩下多少的戰鬥力就不好說了。
畢竟,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
到時候,自己空有幾萬的兵馬,看起來人多勢眾,但是真打起來未必就能抗住對手的的精銳。
所以,尾隨,默契,才是甄炳良認為的最佳方案。
按道理來說,對方應該不會為了這幾千人手開啟營門,但是,對方帥旗上大寫的“郭”字,無疑證明了對方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