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灶誘敵,其實是給聰明、謹慎、細緻的敵人準備的。巛畢竟,一個真正的莽夫,根本就不會去留意那些精心佈置的細節,縱馬持槍打到天邊才是他們的最愛。

只有聰明,才願意動腦子去考慮對方是否有漏洞,只有謹慎,才會去用心觀察那些細節,只有細緻,才會在觀察到細節之後發現隱藏在細節背後的資訊。

既然對手既聰明,又謹慎,還細緻,那麼如果真的只用

“減灶誘敵”的策略,顯然也是不夠穩妥的。畢竟真的和假的還是有區別的,哪怕做到以假亂真的程度,本質上也還是假的,一旦被發現是陷阱,不僅會前功盡棄,更有可能被對方利用,形成無法預知的危險。

所以,在使用

“減灶誘敵”的時候,一定要給對方營造一個合適的場景,或者提供足夠的額外資訊,使得對方在判斷上出現錯誤,或者,乾脆在判斷之前就有了足夠影響判斷的主觀傾向。

巛就比如,昔年,孫臏就是利用魏軍主力返回,在齊軍撤退之路上佈下了

“減灶誘敵”之計,使得先入為主的龐涓錯誤的認為齊軍已經潰散,才有了亡命追擊,才有一了龐涓之死。

誘使河北叛軍撕破偽裝,渡河之後進攻汴州,同樣是利用了叛軍本身對汴州,對宣武軍的貪婪,再加上一個明確的誘因。

至於現在,郭戎很清楚對方的目的:首先,幹掉自己和自己自己率領的這支兵馬,從而消除背後隱患。

然後,安安穩穩的拿下汴州,徹底截斷長安和江淮之間聯絡,與此同時,牢牢的將富庶的中原徹底掌控在手中。

最後,立足中原,西眺關中,南下江淮,佔據大唐最為富庶之地,進而徹底拿下整個大唐。

這一點,是郭戎結合了自己,吳少雄、韓弘的觀點,結合了李誦、李純、長安的宰府們想法,再加上潛伏在魏博田季安府邸清虛子傳遞出來的訊息,綜合得出的結論。

巛而且從現有的戰局中得到了驗證。事實上,從激烈的戰局中,郭戎還確定一點,對方不僅目的明確,而且進攻和勝利的慾望也非常的驚人。

否則,對方也不可能扛著每天近萬人的傷亡,和自己手下的兵馬死磕。

而且,可以死磕七天,未必就不能繼續死磕下去。只不過,郭戎也知道,這種程度的死磕不可能永久性的持續下去,士氣是有極限的,忍耐力更是有極限的,真無限壓榨下去,叛軍自己崩潰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

如果對方不想自己直接崩潰,在正面猛攻的同時,肯定要嘗試其他的思路。

事實上,在進攻興盛營地的同時,叛軍也派出了斥候和少數兵馬,開始向兩側延伸探路,而且和堅守小寨的宣武淮西軍進行了交鋒。

巛只不過,因為對方試探的兵力本身不足,再加上宣武淮西軍的準備比較充分,體系比較完備,所以叛軍沒有佔到便宜而已。

郭戎可以斷定,在正面無法突破的情況下,對方接下來肯定會把兩翼作為的新的突破方向,自己減小兩翼的兵力,自然是順應了對方的計劃。

盯著地圖看了半天,確定了自己的思路和推斷之後,郭戎將自己的目光重新轉回了中央位置,興盛營地附近。

兩翼的營地兵力減弱,確實會給對方增加信心,但是也只能是增加信心而已,並不能直接帶來勝利。

因為,在郭戎的刻意佈置之下,整個戰場東西方向上,興盛代村朱寨三座大營依次分佈,形成了防守的核心。

同時,以興盛代村朱寨為中軸線,向南北兩側的側後方平行延伸出數座小寨,形成了總共三層體系。

事實上,在興盛營地之外,還有第四座獨立的大營,只不過那一座營地是叛軍抵達之前何芒臨時決定的修建的,修建完成的時候,叛軍已經抵達,根本就來不及向兩側延伸,是一座事實上上的孤立營地。

巛也正是因為孤立,得不到其他方向的支援,所以長纓軍整整一團的戰兵幾乎全部戰損在了那裡。

興盛代村朱寨中軸線的兩側,數座小寨延伸出去的距離超過十里,這就導致,整個戰場南北兩端的實際距離超過了二十里。

看起來沒什麼,但是,這二十里本身就成為了戰場上的巨大障礙和困難。

若只有三五里,還可以透過旗號、號令、戰鼓、軍號方式進行裡聯絡,但是距離一旦達到二十里,所有的聯絡和指揮方式將徹底失去效果。

尤其是在郭戎刻意營造下的,以軍寨為中心的戰場之上,叛軍完全等同於被分割到兩個完全不同的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