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看,尼瑪巴扎對劉闢的態度相當的輕蔑,從踏上蜀道北上之後嘲諷和羞辱就從未停止,但是實際上,尼瑪巴扎從未小看過劉闢。飪

雖然藉助資訊的不對稱,使劉闢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背叛大唐,但是這不代表劉闢就是個廢物。

說起劉闢就不得不提起一個在劍南叱吒風雲的人物,韋皋。

韋皋執掌劍南二十一載,對吐蕃、南詔大小數十戰,勝多敗少,可以說憑藉一己之力扭轉了整個吐蕃和大唐之間的攻守態勢。

尤其是貞元十七年的濰州之戰,不僅佔據的大片土地,殲滅了十數萬吐蕃兵馬,還俘虜了當時的吐蕃大相論莽熱率,成為了幾十年來大唐對吐蕃的最大勝利。

而劉闢則是韋皋的親信外加手頭的大將,劉闢其人眼界不足,為人貪婪,但是其作戰勇猛,戰陣的經驗豐富,臨戰的指揮老道,在劍南軍軍中人望頗高。

在韋皋暴斃之前已經做了十多年的劍南節度副使,在韋皋暴斃後更是以雷霆手段幹掉了自己的競爭對手,迅速接掌了整個劍南道,雖然有貪婪和眼界的毛病,但是也不失為梟雄。

單論戰場上的表現,一個經驗豐富的唐軍宿將的稱呼是沒有任何水分的,同等情況,同等兵力之下,尼瑪巴扎自認不是劉闢的對手。飪

所以,從表面上看,尼瑪巴扎對劉闢的嘲諷、羞辱從未停止過,那隻不過是在進一步的打擊劉闢內心深處對於背叛李唐的愧疚和悔意,讓劉闢在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

但是,在正常需要參考意見的時候,尼瑪巴扎從未輕視過劉闢的任何一個意見、看法甚至提議,在該放權的時候也從不含糊。

就比如昨天,確定了兩人的判斷基本一致之後,尼瑪巴扎毫不猶豫的接受了劉闢的建議穩紮穩打,放慢速度,給了自家的精銳半天的休息時間。

比如今天,尼瑪巴扎毫不猶豫的將包括吐蕃人在內的近八萬反唐聯軍前軍的指揮權交到了戰場經驗更為豐富,戰場指揮更加得力的劉闢手中,自己心甘情願的在劉闢的旁邊聽喝。

「六支千人隊已經投入了五支,等到第六支也投入的時候,就是他們的死期!」

對於劉闢的判斷,尼瑪巴扎是認可的,只不過,尼瑪巴扎也知道,戰場上真實的情況並不像劉闢所說那麼輕鬆。

憑藉絕對的人數優勢,吐蕃、劍南軍在場面上確實佔據了絕對優勢,但是這優勢僅限於場面上。飪

在吐蕃、劍南軍的壓力之下,羽林軍步卒的戰陣確實在後退,但是也只是後退而已,距被打崩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作為旁觀者,尼瑪巴紮在觀察戰場的同時也明白戰鬥會進入這種焦灼狀態的原因。

從表面上看,進攻的吐蕃、劍南軍在數量上至少三倍於一線的羽林軍,但是擋在這些吐蕃、劍南軍面前的可是大唐最精銳的禁軍。

至於禁軍的戰鬥力如何,在三天前的大散關,每一個參戰的反唐聯軍成員都有了足夠刻骨銘心的印象。

雖然自己一方最前端計程車卒中,無論來自劍南,吐蕃,或者南詔,也都是精銳的戰兵。

只不過,同樣以精銳對精銳,反唐聯軍中的這些傢伙,比起他的對手起羽林軍這種接近冷兵器時代巔峰的步軍來說還是有一定差距。

當然,會造成戰鬥焦灼,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體力。飪

為了完成自己偷襲的策略,正在一線血拼的吐蕃軍和劍南軍計程車卒接連穿越了金牛道和陳倉道,在連綿的秋雨之中,在蜿蜒曲折的蜀道中已經艱難跋涉了一個月,無論是精神狀態,還是體力狀態,都無法和以逸待勞的羽林軍相提並論。

當然,還有一點尼瑪巴扎不知道的地方

,那就是羽林軍的全體將士在太上皇的加持之下,士氣接近爆棚的狀態。

所以,雖然在數量上吐蕃、劍南軍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是從開戰到現在,區區六千羽林軍步卒硬抗了兩萬吐蕃、劍南精銳整整一個時辰的時間。

死戰不退的同時,以損失千餘人的代價,殺傷劍南、吐蕃軍至少五千人。

這種驚人的韌性,驚人的戰鬥力,讓尼瑪巴扎不禁聯想到在大散關遭遇的那支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