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英烈榮光,魂歸故土(第1/2頁)
章節報錯
尼瑪巴扎東境道在武州、宕州境內的除了監視李銳所部的兵馬,剩餘的六萬大軍損失殆盡。
一天之後,懷道守將逃回了渭州襄武。
從逃走的懷道守將口中得知了宕州的情況之後,尼瑪巴扎面如死灰,他知道武州完了,仗打到這個程度,如果再不認輸,就不僅僅是一個東境道的問題了。
雖然將邏些城殺的血流成河,但是在外依舊有大量的殘餘勢力存在,此刻吐蕃的內部危機仍然沒有解決。
在贊普以及天竺派餘孽反撲的之下,掌握住各道兵權已經是極限,在武州整整損失了五萬人之後,自己以赤蘇仁謝乃至吐蕃再也沒有了和唐軍叫板的實力。
思量良久之後,尼瑪巴扎一方面向邏些城的赤蘇仁謝送信,告訴他訛詐的想法徹底失敗,必須重新讓出利益,儘快重新達成停戰盟約。
另外他能看得出,唐軍不想趕盡殺絕,否則就不會止步宕州,他派出信使前往秦州,停戰,求和!
尼瑪巴扎的求和請求沒有逃出太上皇李誦的預估,從武州和郭戎分別之後,李誦沒有再刻意隱藏身份,而是在秦州接受了尼瑪巴扎求和的請求,隨即在秦州展開了談判。
為了儘快結束戰事,鎮壓愈演愈烈的內亂,吐蕃人不僅承認了已經被唐軍收復的隴西原州、會州,剛剛被打下來的秦州、成州、武州、宕州等隴南四州,更是將之前進攻劍南道時候沒有撤出的扶州、文州、龍州、松州也直接讓出。
一份最新版本的停戰盟約在短短不到十天的時間內達成。
根據重新收復的土地已經西部的軍力,已經表情了身份的太上皇李誦直接重新調整了隴西、隴南、關中地區的戰略佈局。
簡單來說,兩撤,兩增,裁撤的是涇原和鳳翔,新增的是隴右和劍南北。
隨著關中西部吐蕃人的兩個跳板蕭關、秦州收復,大唐與吐蕃對戰的戰略縱深大幅度提升,涇原和鳳翔兩個節度使轄區直接轉為了內線,兩個節度使隨即被撤銷。
原州、會州被直接劃入了靈武朔方轄區,鳳翔所轄的各州則被直接劃歸京畿道,其所轄的大散關和蕭關將由禁軍接管。
隴右節度使是天寶年間的十大節度使之一,後來因為轄區陸續被吐蕃佔領,而消失了十餘年,如今秦、成、武、宕四州重新迴歸,李誦便以隴南四州重建隴右節度。
原鳳翔節度使張敬則成為新任的隴右節度使,本就有復河湟之志的張敬則欣然領命,原鳳翔邊鎮各軍隨之調往隴南四州。
昔日在韋皋身兼劍南東川、西川節度使,在韋皋的掌控之下,整個劍南道兵力充足,戰力強橫,成為大唐抵禦吐蕃的中流砥柱。
不過此次在吐蕃二十多萬大軍圍攻之下,整個劍南道實力大損,李誦藉機在東川、西川的基礎上重新增設了衣蛾劍南北川節度使。
新設定的劍南北川節度使轄區,以劍南道北部被吐蕃歸還的扶州、松州、龍州四周,加上鄰近翼州等十餘州以及所屬的捉守、軍、鎮。
奉命率領禁軍和山南軍支援劍南道的薛平,成為了首任劍南北川節度使。
韋皋死後接任劍南節度使的劉闢雖然不滿,考慮到北邊將兇悍的東境道吐蕃大軍暴揍的進軍和隴西、靈武邊軍,劉闢不得不忍氣吞聲下來。
劍南軍等於一分為二。
兩支雙手沾滿了吐蕃人鮮血的吐蕃僕從軍分別隸屬於劍南北川節度使,以及隴右節度使,駐紮在了和吐蕃對抗的最前線。
面對天使,劉闢恭恭敬敬地接下了聖旨,但是在天使離開之後,劉闢暴跳如雷,不斷有人因為瑣碎的小事直接將人鞭笞致死,據說每天成都府的節度使府邸都會有不止一具屍體被抬出餵狗。
直到某一日,一個從長安消失了許久的身影突然出現在了成都府,邁入了劍南節度使劉闢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