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朗的夜空之下,一座規模龐大、防禦設施完善的營地,靜靜隱藏在了在距離古城即墨以及航海監嶗山造船基地西南方向不到八十里的群山之中。

郭戎以及兩萬精銳,已經在這裡等待了整整三天的時間,為了繼續保持隱蔽,不暴露行蹤,被臨時扣押的樵夫、獵戶等百姓都已經超過三十人。

看著大營中被扣押的越來越多的百姓,想了想現在的山東局勢,帶著自己的兩個跟班和一隊步卒巡營的郭戎知道,能夠隱藏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密州的膠東駐軍確實不多,但是作為大唐的腹地,近些年來沒有發生大規模戰事的情況下,密州的官府職能還是健全的。

平心而論,在不涉及權貴的時候,大唐的基層官員還是相對負責的。

雖然說這年頭深山野林勐獸出沒,偶爾被野狼、大蟲叼走幾個也算正常,但是幾十名樵夫或者獵戶集體失蹤明顯就不太正常了。

出現大規模的百姓失蹤之後,密州的官府是有義務、有責任進行調查並消除隱患的。

一旦以密州府衙的名義進行搜查,到時候自己大營再想要保密可就不再可能了,當然了,就算沒有樵夫和獵戶的原因,自己恐怕也必須要準備出擊了。

郭戎默默的在心中算了算時間,最多到明天。

哪怕偵察兵沒沒有將根據自己的推斷補充偵查的情報送過來,自己也需要出擊了,畢竟無論是從大勢上還是眼前的局面都容不得自己再等待下去了。

事實上,此時此刻,郭戎的手頭上是有一份由前期抵達的偵察兵制作的膠東軍兵力佈防圖。

佈防圖上標註偵察兵們已經偵察確定了的包含密州、青州、來州、登州在內膠東軍分佈和駐防情況。

除了地形的掩護、人煙相對稀少之外,這份比較詳細的兵力分佈圖也是郭戎可以率部輕鬆的翻越密州的山地丘陵悄無聲息的抵達密州和來州交界處的重要原因。

密州是膠東防禦使的轄區不假,但是卻不是李師道經營的重點方向。

一來,密州的位置處於後世魯南山地和丘陵地帶,地廣人稀,既不利於大規模駐軍,也不利用開發利用。

第二點,密州和來州中間不多的平原地帶古城即墨被航海監造拿走,變成了航海監的造船基地,得密州和膠東北部地區有了較大的阻隔。

整個密州境內,除了治所密州城、安丘、高密之外,李師道根本就沒有在密州駐軍,以至於大半個密州事實上處於不設防的狀態。

密州雖然基本不設防,但是卻不意味著李師道會無視這個方向。

在來州和密州交接地帶、古城即墨以西、嶗山造船基地以北間隔十餘里連續設定了三座軍營各留下了三千步卒。

這些加起來總數近萬人的膠東軍,打著保護的名義實際上監視、防禦、威脅的勾當。

事實上,郭戎倒是很能理解李師道為什麼會這樣安排。

如果排除掉密州,青州、來州、登州其實就變成了一天長條形的帶狀分佈。

這條帶狀線上則是曾經齊國的故地,是整個膠東人口最為密集,同時也是最為富庶的地方。

除卻零零散散分佈在密州以及監視即墨的兵馬,膠州防禦使下屬名義上的主力,則被李師道部署在了整個膠州的最西部,青州。

根據偵察兵們補充偵查的資訊,從去年年初開始,李師道開始在青州囤積糧草,準備軍械,加固青州城的城防。

青州城之外,青州東南方向的臨朐、西北方向的臨淄的城防也被加強。

除卻加固青州、臨朐、臨淄三城的城防,李師道透過海船還大量的向江海、江南購買糧草。

購買而來的糧草一部分囤積在來州、登州的港口,另外相當的一部分則被囤積在了在青州城東北方向的壽光。

如果之前還不是那麼確定,從這部署來看從李師古病死的那一刻李師道就已經在為謀反做準備了。

從這部署可以清晰的看出,李師道是準備以壽光為後方,以青州、臨朐、臨淄為橋頭堡進可攻、退可守的防禦體系。

偵察兵們提及的另外一個重要資訊,在李師道青州防線的背後,從開春開始,停泊在來州、登州規模龐大的膠東水師就已經開拔。

膠東水師會離開這是預料之中,時間的節點也和叛軍在幽州密會的時間相吻合,但是問題在於膠東水師的船隊一去不返,直到郭戎的派遣的偵察兵抵達膠東也沒有返回。

膠東水師能不能返回不是郭戎能決定的,但是問題是,膠東水師沒返回也就意味著島國的倭兵沒有抵達。

而這就和郭戎的預期推斷不相符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