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載,再度率軍東出潼關,當大軍無聲無息的穿越潼關繼續東進的時候,郭戎獨自一人走上了潼關的城關。

抬頭看向正午南方的太陽,輕輕吐出一口濁氣,不知不覺之間,郭戎握緊了手中那一柄鑲嵌著龍紋的大寶劍。

感受著寶劍劍鞘的龍紋以及那金屬所獨有的感覺,低頭看了看手中這柄完全不在自己計劃內的寶劍,郭戎很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從第一次見面開始,郭戎和太上皇李誦的關係就比較融洽,隨著雙方的接觸以及瞭解,郭戎在李誦的面前也越發不太在意禮法。

上一次出征郭戎第一次獨立策劃,幫助李愬完成了雪夜襲鄆州的壯舉之後,郭戎曾經在北上幽州的途中跟李誦開過玩笑。

郭戎說,如果有一天自己獨自領軍出征,那麼在出行之前,自己肯定會向太上皇李誦請一柄尚方寶劍。

當時李誦問郭戎為什麼,郭戎回答了一句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彼時心情不錯的李誦繼續追問,郭戎準備用自己賜給他的尚方寶劍做什麼,郭戎答道,上斬貪官,下斬逆臣,代天巡狩,蕩平天下,披荊斬棘,開疆拓土。

郭戎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只是處於玩笑,但是當時太上皇李誦卻很認真點頭答應了下來,表示如果有一天郭戎作為主帥出征的時候,他肯定會送郭戎一把,好讓郭戎更好的為大唐披荊斬棘,開疆拓土。

而郭戎的這句玩笑話,被一路作為起居舍人的白居易認真的記錄在了太上皇李誦的起居注之中。

太上皇李誦則更是認真的記錄下來。

原本郭戎以為尚方寶劍只是後世、電視劇裡面的臆造出來的東西,然而讓郭戎意外的是,尚方寶劍是真的存在的,不過尚方寶劍的說法不太準確,更標準的說法應該是尚方劍,或者尚方斬馬劍,事實上就是皇帝本人的御用劍而已。

事實上,在有明之前皇帝高興的時候,也會以賞賜或者恩寵的興致將自己的劍賜給臣子,但是被賜予的人一般會把劍供起來,而不是拿來砍人的。

不過,在有明一代尚方劍氾濫之前,無論是先秦的夏商周、秦漢或者唐宋都是有跟尚方劍性質類似的物品或者儀仗的。

在尚方劍氾濫之前,這種代表天子的東西叫做節,或者節鉞,也就是所謂的持節或者假節鉞。

天地良心,郭戎至少把尚方寶劍當成了一個逗太上皇開心的玩笑而已,否則也不會在請命出戰的時候也僅僅是要求了一封類似殺胡令一般的敕令而已。

只不過,郭戎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都已經率軍出征離開長安了,太上皇不知道怎麼想起來了曾經的玩笑,竟然在長安城門開啟之後,第一時間派張泰成把尚方寶劍真的給自己送了過來。

「蒼琅琅~~~」

郭戎將太上皇賜給的尚方劍抽出,暖陽之下,劍鋒之中依舊透露出了陣陣寒光,想想張泰成送劍的場景以及所傳達的話語,郭戎其實現在還是有點恍忽的。

大軍離開長安十里,正浩浩蕩蕩的向東疾馳的時候,一隊騎兵匆匆從長安方向疾馳而來,然後一路狂奔到了郭戎的面前。

「張泰成?」

正在郭戎好奇張泰成為什麼這時候來的時候,張泰成挺直腰,在浩浩蕩蕩的東進大軍之側,中氣十足放聲大喝。

「傳太上皇口諭!」

「臥槽。」

張泰成冷不丁的一句話,郭戎在內的一眾長纓軍、左武衛軍校猝不及防,以至於郭戎的臥槽脫口而出。

整個平叛軍的人數超過三萬人,戰馬牲畜超過三萬,隨行馬車更是多達數百輛,整個隊伍延綿數里,而且隊伍正在行進之中,想要停下來可沒那麼容易。

看著這一眼望不到邊的隊伍,脫口而出的一個「臥槽」之後,郭戎在心裡罵了張泰成一句白痴,口諭而已,你TM小聲說能死麼……

罵人歸罵人,無奈歸無奈,行進中的長度達到數里的大隊兵馬自然不能在中間突然停下。

瞪了張泰成一眼,為了避免這意外的插曲影響行軍或者早場意外的混亂,郭戎立刻喝令軍校約束士卒,大軍繼續前行。

原本張泰成還準備再說點什麼,但是看到了郭戎殺人一般的眼神,勐嚥了一口之後最終沒有開口。

看到自己迅速的命令之下,大軍不受影響的繼續東進,郭戎鬆了一口氣,隨即帶領跟在自己身邊的一眾將校,抱拳行禮,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