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北上盧龍,攻心為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段佑已經三次上疏乞骸骨了,而且他的身體狀況確實已經不再合適,你回到長安之後一定要小心隴西和隴南的防禦。”
“遵旨!”
“令叔(李巽),此次你也一同返回長安,一來督促山東豪族將承諾的錢帛、糧草兌現,另一方面,務必輔助天子以及杜黃裳、李吉甫、裴垍等人完成後續革新的所有資金,確保郭戎所提出的諸如農業、冶煉、造船有所進步。”
“陛下放心,李巽明白!”
“還有,師道,你兄長出發之後,也要儘快收集,徵募船工、漁民、水手等常年與海洋打交道的百姓一同帶往長安,確定好海船所需要的圖紙!”
………………………………………………
自貞元二十一年(永貞元年)先皇德宗駕崩,新皇“永貞革新”失敗被逼退位之後,大唐似乎就走上了一套與之前五十載截然不同的道路。
永貞元年,太上皇與天子,先是平定了宦官發起了叛亂,將腐朽、沒落的關隴貴族徹底掃蕩。
元和元年,大唐兵馬,吊打吐蕃,擊潰了吐蕃對劍南道的圍攻,收復隴西,克復隴南,直接將大唐與吐蕃的攻勢平和打破,此時的大唐處於了一個絕對主動的位置。
元和二年尹始,太上皇帶領的禁軍東進。
先是與山東的豪門達成了和解和默契。
隨後在強大新編進軍的作用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淮西、平盧平定,三月還沒有結束魏博、承德、盧龍三鎮上表臣服。
雖然並沒有徹底清除河北,但是至少在表面上,藩鎮割據的局面暫告結束,大唐又恢復了統一。
在很多人的眼裡,現在的大唐不是那個心目中無敵於天下的大唐,但是他們相信曾經那個無敵於天下的那個大唐已經在路上了。
元和二年三月,在禁軍的護衛下已經抵達滄州的太上皇下達敕令,橫海節度使更名為河北節度使。
被承德獻出的德州、棣州以及橫海鎮原本所轄的滄州、景州共同被劃入了河北節度使的轄區之內。
剛剛因為雪夜入鄆州而名震天下的李愬成為了嶄新的河北節度使。
長纓、天策、神威、羽林四支禁軍所轄的剩下大約八千人接受了正兵訓練的輔兵被留在了新的河北節度使轄區之內,李愬將以這支兵馬為核心,組建一支新的河北軍!
三月末,李愬麾下的河北軍完成了組建。
與此同時,為了適應草原的情況,禁軍從願平盧軍中補充了三千匹戰馬,三千匹馱馬,並且補充了一部分出生於北地計程車卒。
同時補充了配屬大量馱馬、騾子一類牲畜的五千平盧軍作為大軍的後勤營。
完成了修整和補充之後,太上皇率領大軍出發。
雖然四個軍的偵察營在突襲鄆城的過程中損失慘重,但是郭戎還是優先為偵察營補齊了兵馬,整整兩千偵察兵繼續活躍在了大軍將要前行的路上。
標準建制的三萬禁軍,重新踏上了北上之路。
四月初一,禁軍的大隊人馬離開滄州景城,正式進入了盧龍贏州的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