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太上皇要閱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韓愈本身並不以庶務見長,但是他的到來對於長纓軍依舊意義重大。
長纓軍不是沒有屬官,但是一直缺乏一個能將所有屬官統籌,組成良性體系的核心,韓愈的到來顯然補齊了這短板,在行政體系和效率上提升巨大,將郭戎從案牘、後勤等方面解放了出來。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郭戎以及長纓軍的軍校們就能輕鬆多少。
由於備選者的數量遠超與其,雖然已經提高了選拔的標準,但是透過篩選的新兵數量依舊比預期的數量要多太多。
郭戎最初的想法長安城及關中諸縣,總募兵人數能夠達到接近兩萬,可以實現獎懲淘汰機制,足夠組建輔兵即可。
結果,意外頻發之下,長纓軍人望暴漲,長安城內入冊者超過六萬,透過嚴苛的篩選,僅僅長安城內入選的新兵也接近一萬六千人。
長安城內的新兵篩選臨近尾聲,關中各地徵募而來的新兵也已經陸續到達,這部分人的數量還在持續加增加中,全部返回之後人數過萬已成定局。
再加上一千人左右正在徵集的宗室子弟,從長安乃至關中徵集的廚子,醫師,工匠等作為輔兵的專業人才,再加上長纓軍原本作為核心的四千老兵。
根據李愬、郭戎、韓愈的推算,關中的募兵全部返回之後,長纓軍的正兵、輔兵、後勤就能達到三萬人的滿編狀態。
現在雖然還沒到滿編,但是大營內的人數從四千直接暴漲到兩萬,所帶來的壓力暴漲,如果不是韓愈地加入,整個長纓軍高層就得被直接壓地崩潰。
郭戎連翻跑到興慶宮訴苦之後,煩不勝煩的太上皇又給長纓軍補充了兩百透過甄別的原神策軍低階軍官。
饒是如此,新兵什長/教官的培訓、新兵的選拔及訓練、長纓軍專業化輔兵(工兵、炊事兵、醫療等)的建設和擴編依舊讓郭戎等人焦頭爛額。
炊事兵的第二輪徵集,幾乎讓長纓軍成為長安城內酒樓、飯堂的公敵,事實上在太上皇的支援下,勳貴家的廚房,甚至大明宮、興慶宮身體狀況良好的御廚都沒能逃過洗劫。
不過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食堂永遠是長纓軍最受歡迎的場所。
好訊息也不是沒有,佇列訓練的效果遠遠超出了郭戎的預期,在第一波LYB什長在短時間試驗出了可執行的訓練條理。
流程化的培訓,使得絕大部分新兵在結束了七天的佇列之後,掌握了基本口令,習慣了令行禁止,可以迅速進行分流,比如重步兵、弓弩兵、騎兵、工兵等等。
其他兵種是分類訓練,而工兵營則是切切實實的得到了生力軍的補充,整個營區的建設速度倍增,郭戎計劃中那座可以容納三千人同時進餐的大食堂迅速完工。
大食堂完工的那天,郭戎明顯感覺到整個長纓軍士氣獲得了一大波提升,畢竟沒有什麼艱苦的訓練是一頓飯克服不了的,如果有,再來半斤肉。
而這中間,韓愈還給郭戎來了一個讓郭戎痛並快樂的驚喜。
從建軍伊始,郭戎就曾經有過一個想法,那就是儘可能地讓自己麾下長纓軍計程車兵識字。
郭戎穿越前的那個時代,兔子能夠迅速崛起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普及的全民的教育。
哪怕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義務教育,一個掌握的最基礎的邏輯能力,能看懂文字的人,對於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也不是一個純文盲能夠比擬的。
在這個年代,郭戎不敢指望所謂的普及教育,但是透過長時間的努力,讓自己麾下計程車卒識字,郭戎覺得還是有希望的。
這也是郭戎在募兵的時候儘可能要求徵募識字者的原因,畢竟多一個認字的就等於多了一個掃盲班的老師,而減少了一個掃盲目標。
在郭戎和韓愈第一次的交流中,郭戎就提到過自己的這個想法,只不過郭戎沒有想到的是,韓愈在進入長纓軍之後,完成長史的本職工作之外還有餘力思考這個。
雖然郭戎已經在想盡辦法,甚至直接掃蕩了國子監六學,硬生生挖來的三百多文武雙全的學子,但是郭戎能做到的也就止步於此了。
郭戎可以喚醒學子的一腔熱血,但是在喚醒了熱血之後,至少現階段郭戎是沒辦法把幾百學子變成合格的掃盲班老師的。
然而,郭戎做起來很困難的事,放到本就是國子博士,又是文壇大佬的教育達人韓愈手中就變得輕鬆加愉快。
在韓愈的手中,三百多出身六學的學子白天各司其職,晚上則化身掃盲班老師,而長纓軍原來的幾千老兵則成為了這些傢伙的實驗物件。
雖然很多人質詢當兵的認識字有什麼用,但是在學習加俸,不學習加軍棍的獎懲制度下,老兵們的身體很誠實。
隨著只有能看懂軍令才能晉升到團校尉的條理完善之後,所有老兵的學習興致迅速高漲,畢竟沒有誰願意當一輩子什長不是。
掃盲班是試驗取得效果之後,韓愈主動找到了郭戎,結果郭戎發現,韓愈想做的比較自己還要激進。
韓愈本身就是一個喜歡獨立思考並擁極強性格的人,否則也不會在起起伏伏之中依舊保持率真而死不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