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溫水煮青蛙(第1/2頁)
章節報錯
“曲米拓是我的叔叔,阿悉蘭是我的父親!”
原本只想多找點棉花,結果兩句話詐出來一個流亡的西域王子,郭戎這也是無語到了極點。
如果郭戎沒記錯,安國在西域已經不算個小國了。
郭戎聽安西的老兵說過,大唐在西域以及蔥嶺以西,曾經建立起過一個以安西軍為支撐,針對大食的防禦體系,昭武九姓所建立的國家基本上加入這個體系中。
和突騎施、康國一樣,安國也是這個體系的重要支撐。
這個體系曾經對於抵抗大食東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同樣的,隨著河西被截斷,安西軍失去了中原的支援,防禦也逐漸崩潰。
安國就是少數堅持到了最後的國家之一。
看著眼前這個流亡長安的安國王子,郭戎陷入了沉思之中,燙手山芋啊!
這種涉及到了政治的東西,說實話,郭戎很不想碰,但是不碰郭戎又覺得有點太虧!
安國雖然已經被大食滅國二十多年,康國、石國等也已經被滅,但是在龜茲待了三年的郭戎知道,整個昭武九姓依舊是西域最核心的本土力量。
作為大月氏的後裔,共同對抗匈奴的盟友,在已經有大量昭武九姓遷入唐地的情況下,昭武九姓對大唐是有天然親近感的。
大食綠教瘋狂的宗教路線讓昭武九姓難以接受,
吐蕃落後的文化以及殘暴的統治讓昭武九姓步履維艱,
回鶻確實是漠北草原現在的霸主,但是大唐百餘餘年僕從軍的地位早已深入人心更是讓昭武九姓難以接受。
反倒是在對手的襯托下,大唐繁盛的文明,繁榮的經濟,包容的態度,唐軍強大的戰力,在昭武九姓的印象中難以徹底磨滅的。
眼下佔據了西域大部分的吐蕃,威脅西域的是大食,窺探西域的是回鶻,但是對於整個西域影響力最大的反倒是實力最弱的大唐。
一座龜茲城,三千白髮兵,這微弱的不值一提的存在,成為了照耀整個西域文明的燈塔。
原本對於這類涉及了政治的東西,郭戎是不想接觸的,直接送到太上皇李誦那裡是最好的選擇。
郭戎信任李誦,李誦也信任郭戎,但是郭戎卻不知道如果把眼前的安達顯送到李誦手中,他會怎麼使用。
還是說,留在自己的身邊……
關鍵是就算留下,自己能駕馭得了他嗎,想到駕馭這兩個詞,郭戎自己的就笑了,駕馭可不是自己這種偏直線思維的人能用的了的詞。
如果是韋貫之,估計現在安達顯幾歲開始不尿褲子都被問出來了!
如果是李誦,安達顯已經被忽悠成太上皇的死忠了!
而自己琢磨了半天,現在連他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復國也許是一個可能,但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為了復國可以不擇手段地慕容復。。。。
不對,自己還有一個可選的思路。
“能告訴我你為什麼要結交禁軍中的高階將校麼,安達顯王子?”
“安國已經沒了,我只是想好好地活著……”
“……也許……”
……………………………………
沒有任何預兆,沒有任何準備,沒有任何原因(流傳出來),太上皇新建的長纓軍和京兆尹聯手對西市發動了一場突襲。
從午後到子夜,整個西市被全副武裝的長纓軍封鎖得嚴嚴實實,沒有人知道西市到底發生了什麼。
當時間進入午夜,西市的封閉結束,雖然宵禁還在繼續,但是依舊有部分人冒著風險,在第一時間離開了西市。
對於這些人,無論是京兆尹還是長纓軍計程車卒都沒有干涉。
在各方的合力之下,西市發生的事情,從子夜開始在整個長安城內流傳,在不經意間給長安城內的各色人群帶來了全然不同的影響。
風評極差、惡貫滿盈的胡商被處理,長安城的市民自然是柏手稱快。
長纓軍高效、幹練、悍勇、秋毫無犯同樣讓長安市民極為地滿意,畢竟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能更好地保衛他們的安全。
長纓軍可以憑空編出八牛弩更為這支隊伍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至於早就選擇了支援太上皇的宰輔和朝官來說,這樣一次短促而強力的突襲,無疑使得他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太上皇的強大就是他們的底氣。
尋常百姓喜聞樂見,宰輔朝臣泰然自若,但是對於長安城內的勳貴來說,長纓軍所表現出的強大力量讓他們震驚而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