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皇帝和太子也帶到隊伍中之後,李誦繼續邁步前行,透過複道,邁下宮牆,穿越宮門,李誦沒有再停下自己的腳步。

直到一行人抵達了興慶宮南側的通陽門之前,李誦稍稍停頓,深吸一口氣之後下令。

「開門!」

在經歷了兩百騎兵出擊,百人的陌刀隊出擊之後,通陽門高大堅實的宮門在十二個時辰之內第三次被開啟。

宮門被開啟的一瞬間,無數的亮光瞬間射入了宮門之內,將宮門之內照耀得如同白晝。

「太上皇駕到!」

伴隨著一隊陌刀兵雄渾的聲音,在這閃亮的光芒照耀之下,把狀態調整到極致的李誦大步邁出了興慶宮的宮門。

在無數火光的照耀下,一身金甲的李誦呈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數以萬計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射到了太上皇李誦的身上。

跟在李誦後門的郭戎,可以清晰地看到如同白晝的廣場之上擠滿叛軍。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大量的朝官、勳貴、宗室子弟在他呼呼大睡的時候被召集而來,此刻就在距離他們不遠的宮牆邊緣。

各坊坊官,三老五更,同樣也在召集之列。

郭戎更不知的是,李誦下令,金吾不禁,大量的文人墨客、遊俠浪子、有志少年甚至太學學子,在廣場的邊緣大量聚集。

邁步走出興慶宮之後,李誦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直接開始康慨激昂,而是在環視四周之後,繼續上前緩緩地走到了一個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叛軍面前。

「別害怕,起來吧。」

聽到李誦的聲音,叛軍計程車卒看了一眼面色平靜站在自己面前的太上皇,緩緩起身。

「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

「太上皇,我叫張泰成!」

「你的直屬何在?」

「神策左軍第……」

李誦和這名叫做張泰成的神策軍士卒對答的時候,散佈在整個廣場上提前安排好的幾百米嗓門夠大的陌刀兵、新軍正在以接力的方式將兩人的對話傳遞到整個廣場之上。

「去過邊關麼,和吐蕃人、回鶻人、大食人打過仗嗎?」

「回陛下,去過!」

「哦,說來聽聽,可有戰功,可有斬首?」

「貞元十三年(797年)邠寧方渠、木波、合道築城,斬首四級,貞元十八年神策左軍協助劍南軍進攻吐蕃,斬首三級!貞元二十年,靈州斬首三級!」

「一人斬首十級,不愧為我大唐的鐵血男兒,不愧為我大唐的嵴梁,你是我大唐的功臣!朕要代邊關的百姓,代大唐的子民,代大唐的宗室,代大唐的歷代君王!」

說罷,李誦正身向這名神策軍士卒一揖,完全沒有任何準備之下,受了太上皇李誦一揖的張泰成瞬間目瞪口呆愣在了當場。

而隨著兩人的對答和李誦向叛軍士卒一揖的動作在人形擴音器的傳揚之下,整個廣場之上,數萬叛軍之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作為曾經大唐的英雄,朕敬重你,但是朕還有一個問題,你能解答嗎?」

「陛下……」

「朕不明白,你為什麼要進攻朕所在的興慶宮呢?」

剛剛被李誦稱為英雄的叛軍士卒目光瞬間呆滯,一種無法形容愧疚感在心中充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