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她們母子用過早餐,一起出門。

村口遇見三嬸孃蘇彩珠等人。

趕集市的隊伍又新增人數。

一群人說說笑笑迎著朝陽向青石鎮而去。

半個時辰後。

大夥兒坐在青石鎮上的麵館裡。

幾文錢的湯麵大家都捨得吃,肚餓的眾人敞開肚皮吃。

吃飽喝足後,大夥兒分道揚鑣。

三嬸孃拉著不太情願的蘇彩珠離去。

李書蘭牽著小女兒,身後跟著兩兒子。

母子四人先去成衣店。

每人各買一套合身的衣物換上。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這話是有道理的。

掌櫃的看到她們母子四人煥然一新,整個人的氣質彷彿改變了不少。

他由不得露出驚訝之色,“李娘子,你們母子好精神啊!”

“掌櫃的,過獎了。”

李書蘭笑了笑,“麻煩掌櫃的幫我們準備棉花和布料,等會兒我們回家前過來取。”

“這不沒問題。”

掌櫃的爽快的答應,“不知布料你要什麼顏色和質量的,你先跟我說說。”

“顏色不用挑,我們都要素色的,主要是給我們母子四人做棉衣棉褲,你看著幫我配。”

“沒問題,回頭你看不合適,再換也不遲,一些小物件需不需要幫你配齊?”

“那麼有勞你了。”

……

從成衣店出來。

眼見時間不早,李書蘭帶著孩子們趕去雜貨鋪。

買了給劉夫子的束脩之禮。

共有芹菜、蓮子、紅豆、棗子、桂圓、乾瘦肉條六種物件。

當然李書蘭特意包上五兩銀子。

據她瞭解每個月給夫子的束脩並沒有規定數量。

全憑家長心意,多幾兩,少幾百文錢。

原主以前蘇文熙送給夫子的束脩是一兩銀子。

如今兄弟兩人一起的束脩脩,李書蘭給三兩能拿出手。

青石私塾。

母子四人出現在私塾門前。

守在門口的老奴把她們帶進去。

在精舍見到劉夫子。

劉夫子儒服端坐在正位,看到她們母子露出笑,“你們來了,老夫也覺得時間差不多了。”

“有勞劉夫子您掛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