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六斤的大海魚,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就被眼前這麼個小姑娘,輕輕鬆鬆地釣上來了?

包括節目組在內,在場的每個人都相當意外。

就算一開始成功甩竿是意外,大魚咬鉤是運氣,那收竿呢?

這麼細的線,那麼遠的距離,不僅沒斷,還穩穩當當地把魚提上了船。

而且人家還臉不紅,氣不喘,明顯是行有餘力,就更不可能再用意外來形容了。

原來陶大夫,還是個海釣高手。

這個認知,讓不少人心中都有了別的想法。

陶樂仍是一副平淡的模樣,並沒有因此停手,而是再度掛了餌,朝著之前的位置甩了過去。

同樣乾淨漂亮的弧線,同樣遠近的落點。

不同的是,這一次,沒有人再提甩竿的事。

商熙的目光,追隨著釣鉤落下的方向,驚奇地問道:“陶大夫,我沒看錯吧,你兩次拋竿,落點是同一個位置?”

陶樂微笑著點頭:“是的。”

“這個,肯定不是巧合吧?”商熙撓了撓頭,一旁的人也都豎起了耳朵。

指哪打哪嗎?要是這位陶大夫真有這種準頭,那剛才孫萬樓和尚明蘭義正辭嚴的話,回想起來就有點意思了。

既是高手中的高手,那說她思慮不周,任性甩竿,就顯得既可笑,又偏頗。

孫萬樓與尚明蘭對視了一眼,彼此都有點無奈。

“不是巧合。”陶樂很坦率地承認道:“那兒有魚群。”

“魚群?”舒意插嘴道:“陶大夫,你的眼睛還帶X光的,能看到水下面嗎?”

陶樂輕笑:“那倒不是,但下方有魚群的水面,與周圍是有些微不同的。”

“我也聽說過這個說法,但真是一點都看不出來,陶姐姐,你真厲害!”薛可卿瞪著圓溜溜的眼睛,大聲地誇讚道。

“厲害倒是談不上。”陶樂解釋道:“可能是職業本能,不能不觀察得細緻一些。”

說話間,她手上又是一沉,另一條大魚咬鉤了。

不止是她,孫萬樓的魚線也在同一時間有了動靜。

揚拋的方式,下鉤的距離會比甩拋近得多,所以收線時也相當省力。

嗯,其實最關鍵的原因,還是魚太小。

兩斤多的鱸魚,本是不錯的收穫,但有了陶樂珠玉在前,就遜色了不少。

這片海域的水產品資源很豐富,除了他們二人,其他的人也接二連三地開始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