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會鼓勵也不會阻止(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錯不錯!”
王強從銀泉山回到茶城後,來到了燕巖大橋的工地上,看到大家已經完成了分渠截流的工作,開口讚道。
這才兩天功夫,茶江河位於燕巖村河段,就在邊上開闢好了一條大型溝渠,河水沿著河邊不遠處的大溝渠繞行而過,完成了截流的工作。
現在是茶江河的枯水期,正適合搞分渠截流的工程,工程量不大。
修建跨河大橋,最好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分渠截流。
這樣的話,修建的橋墩又快又好,與在陸地上修建,幾乎一樣的方便。
而且,縣裡對此有了進一步的規劃:這條大型溝渠,明年會進一步修建成為一條設施完善的大運河,穿城而過。
大運河修建完成後,將為縣城內部,增加一道美麗風景線,改善城中的地理環境。
實際上,大運河才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古代人類的智慧體現。
只要官府有心修建大量的運河,就能夠徹底解決水災和旱災的問題,還可以讓農業和商業突飛勐進的發展。
把一條條大運河,連通各個縣城和城市,形成完美的水陸交通網的同時,讓沒水的地方有水,水多的地方分流河水,更滋潤了沿河兩岸無數的土地……
每個地方的大運河修建,責任承包到各個縣市,各地官府分別負責自己轄區內的大運河修建。
這樣一來,不需要半年時間,連通全國各個縣、市的大運河,就能夠修建完成。
人們出門旅遊,可以乘船沿著一條條大運河,抵達國內任何一個城市和縣城,旅遊業也可以完全發展起來……
今後,有了覆蓋全國的大運河,哪裡還會有什麼旱災和水災?
也不需要去修建大量的大型水庫,讓大型水庫帶來大量的地質災害了。
要知道,一座超大型的水庫,蓄積的河水,幾乎等同於一座喜馬拉雅山的重量,對地理環境造成的危害,比起得到的好處要大得多。
各地藉助四通八達的大運河帶來的無盡河水,修建一兩座小型水庫來發電,電力足夠使用了。
總而言之,修建大運河的好處,數之不盡。
可惜,這種古代人們最偉大的智慧體現,自從隋朝滅亡後,就被人類視而不見,或者是刻意遺忘了。
“老闆,分配給我們路橋施工隊的挖掘機,有十八臺。如今兩支施工隊,現在各有九臺挖掘機使用,挖掘一道沿著河邊繞行的大溝渠,再簡單不過。”
“截流也是一樣,直接把挖掘機開進枯水期的河道中,在上游的合適地段,挖掘砂石堵住原來的河道就行,還能夠順便用挖掘機,清理一遍河道呢!”
公司的這支路橋工程隊負責人梁定明,對王強說道。
他是公路局的職工子弟,但是父親的班,被大哥頂去了,他又沒有考上大學,幸好遇上了王強的公司招工,順利的透過考核,加入到了公司。
他的腦瓜子很靈活,學習成績不好,不代表他其它方面的學習能力差。
對基礎設施建設很有天分的他,很快的就掌握了建築方面的大量專業知識,被王強刻意提拔了上來。
他如今管著一支四百人的路橋施工隊,依舊是遊刃有餘,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看著擬定修建大橋的地方,露出的乾枯河床,十幾名技術員,已經在按照設計圖紙劃線,準備挖坑建造橋墩了。
這兩支路橋施工隊,先前都休整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期間不是在白拿工資的。
準備大量修建路橋的各種建材,就是他們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動工之前,修建燕巖大橋和西河大橋的各種建築材料,都已經準備完畢。
只要截流、劃線完成,動工之後,速度會很快。
因為只需要按照王強繪製好的規劃建設圖紙,放大比例施工就行,並沒有什麼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