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自然奇觀(第1/3頁)
章節報錯
三輪車一路疾馳,過了十字街,經過了縣糧食局,往前方繼續行進兩百米左右,就抵達了茶江河邊。
眼前既沒有大橋,也沒有渡船,而是一座浮橋。
浮橋下方是空油桶,上面是由木板架成。
兩頭都有著一根巨大的鐵鏈,把它牢牢地捆在河邊地面的鋼筋水泥柱上。
兩頭還有一根大纜繩,把浮橋拴在附近的一棵大樹根部。
這是為了在漲大水的時候,鬆開浮橋的一頭大鐵鏈,讓它靠向一邊的河岸,免得被大水把浮橋沖走。
洪水退去時,有專人駕著漁船,拉著大纜繩,把浮橋重新架起來。
這座浮橋的歷史不長,至今還不到十年。
以前沒有浮橋時,大家都是使用渡船過河的,這也是燕巖村有不少船上人的由來。
浮橋的寬度不大不小,約三米左右。
但是足以讓王強的三輪車透過了。
王強打造組裝的三輪車,就算是經過了兩次功德值的升級,兩邊車輪的間距也不到兩米。
不過,機動車是不允許上橋的,太重了,浮橋承受不起。
太重的板車,也不允許上橋。
你要過橋,必須要把板車的重量降低下來,分作兩次,把貨物拉過橋去。
這座浮橋是由燕巖村的村民搭建的,每天都有一名老年村民,在靠近茶城這邊的浮橋頭負責收費。
這費用還不便宜,是針對燕巖村之外的所有人收費的,一人一次一毛錢。
好在每天過橋的外人不多,人們有事大多會繞行茶江大橋。
不然的話,光靠收取過橋費,就會讓燕巖村的人,賺得盆滿缽滿。
按照現在的物價和工資,一次過橋費一兩分錢還是比較合適的,一毛錢一次,就太貴了。
“六毛錢。”
王強騎著三輪車來到浮橋頭前方,坐在邊上的一名年約六十歲的老人就在說道。
“我們五人,為什麼要六毛錢?”
婉玉不解的問道。
“三輪車一毛錢。”
這名燕巖村的村民,顯然是不認識王強的,面無表情的說道。
“三輪車也要錢?”婉玉有些迷糊了。
好吧,聽上去很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