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電視臺。

彷彿一夜之間,所有人都認識沈淵。

每一個人都會和沈淵打招呼。

沈淵也明白是《初見》這檔節目的效果。

如果《百元的幸福》讓沈淵成為總檯新生代節目導演,那《初見》就徹底讓沈淵成為總檯節目導演中的砥柱。

近十年無人達到的收視率讓沈淵在總檯的知名度有了一個新的高度。

可能有不少人會覺得,不就是靠教育bu發力嘛。

我上我也行。

但是你的節目能夠受到教育bu的支援嗎?

如果可能的話,也不至於直到現在才出現這檔節目。

這可不是沈淵撞大運碰到教育bu需要,而是沈淵拿著節目去找教育bu。

雖然說有人脈,但這個人脈做不了這個決定,最終還是節目說話。

因此,就算心裡有異議,但是也不得不佩服沈淵對於節目核心的把控,以及對社會節目需求的研究。

不過,沈淵來到辦公室還沒有坐穩,就接到了電話。

就被兩位總監和鄭文副臺長分別拉去辦公室聊了一會。

餘思民叮囑沈淵要把控好節目質量,所有人都盯著,節目一定不能出現問題。

有沈淵在,餘思民不擔心節目質量,但就怕出現別的意外。

有時候,意外反而是人為的。

李國偉還是原來的想法,希望沈淵能夠幫著頻道里的節目好好出出主意。

同時也提點沈淵,今年春晚由他執掌導演位,想讓沈淵負責其中一個分類。

李國偉的邀請,直接被沈淵拒絕了。

他連其他晚會都不想參加,更別提春晚了。

春晚不是不好做,而是太不好做了。

這麼說吧,沈淵腦海裡的資料庫的好節目很多,但是大部分拿出來估計都通不過稽核。

時代變了,某些題材已經不能登上這個舞臺了。

除非說,春晚不再有那麼多的限制,沈淵還有可能參與進去。否則的話,這種晚會,沈淵碰都不會碰。

不是嫌麻煩,而是怕努力那麼多,最後還是白費心思。

然而,春晚現如今並不僅僅是一場全國人民的晚會,而是帶著某種濃郁的文藝匯演,因此每一個節目必定帶著許多的因素。

這樣一來,就讓這場晚會變了味。

屬實沒必要。

至於說春晚嘗試做過改變,也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

其他人會不會羨慕自己參與春晚這個問題,沈淵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

三人中的副臺長鄭文反而沒有聊節目的問題,而是讓沈淵這段時間低調一點。

他們這一次藉著《初見》這檔節目,不僅僅拿下近十年收視率最高記錄,同時還拿下了稽核部門。

對方的反撲用不了多久就會來,低調一點,千萬不能出現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