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想行了想問道:“咱們國內有沒有有相關經驗科研機構啊?”

“有啊,魔都微電子研究所。”

江華點點頭:“那就把他們拉進來一起研究,暴光機和照相機原理應該差不多吧,把海鷗照相機的技術人員也拉進來,三人行必有我師嗎,我聽說國外這方面做的好的就有蔡司,不也是做照相機的嗎?”

倪院士拍拍腦袋:“也對啊,不過你得從中拉線啊,我聯絡魔都微電子沒問題,聯絡海鷗可有難度啊。”

江華點頭答應下來,然後問道:“這個光源是不是最重要,就是說光源選擇的問題,找不出我們要的那道光啊。”

“確實啊,在光刻機這麼小的體積當中,找不出我們要的那道光,也不是找不出,是很困難,國外產品厲害就厲害在這一點了。”

“國外產品是為了把光科技往外銷售,所以他要把產品做得這麼小。我們大可以把曝光機做大呀,擴大十倍、二十倍、三十倍,甚至五十倍,只要能找到這種光就行,我們又不用把這些光刻機往外銷售,只要能自給自足就行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

這個方案其實在二十一世紀之初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提出過,並且還有了原型機,只不過在極紫外光選擇方面比較困難,後來咱們京城同步光源輻射專案就被誤認為是華清大學建設的光刻工廠。

雖然是個誤會,但這個提議確實是可行的,很多業內人士都曾站出來為其備書。

倪院士看了看江華,然後皺著眉頭想了好一會兒,才疑惑的說道:“你的說法倒是沒有問題,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具體怎麼做,我們還要合計一下。”

江華笑著說:“這就是我一個外行的看法,您當然要好好論證了,如果沒用,就當我沒說,如果有用,我也能在咱們種花家半導體發展歷程上再立一功。”

“我也希望你能再立一功。”

得到靈感啟發的倪院士匆匆的跟江華道別,他要趕緊回去跟實驗室裡的人商量一番,國外的光刻機價格動輒上億,這要是能自己造,得為國家節約多少經費。

4月1號,西方人稱之為愚人節,這天,江華開著小汽車去上班,滿街都是警察還有武警戰士,挨個盤查過往車輛和行人。

江華從出門走了不足五公里,被檢查了兩回,第三回被攔下來以後,江華可是萬分納悶,這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警察正想往江華車裡窺探,有個人喊住了他。

“你檢查其他人吧,我來檢查他。”

這聲音耳熟啊,一聽就知道是張海洋的小子。

張華把車窗完全降下來,探出腦袋一看,果然是張海洋的傢伙,戴著墨鏡,這吊兒郎當的往自己這邊走。

“怎麼回事兒啊?我出門不足五公里,被檢查兩回了,這回可是第三回。”

張海洋苦笑著說:“那怎麼辦?必須嚴防死守啊,出一點紕漏,我們都得跟著吃瓜落。”

“怎麼回事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