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見到尹志耀,袁梁肯定不會只是跟他要幾個人而已。

老先生在半導體裝置上浸淫多年,其對半導體未來的方向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有決心去做就是好事,不僅是你們需要找突破口,國內的半導體產業也需要一個突破口,在沒有技術支援的情況下,資本和人才已經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了。”

“這也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國內積弱多年,很多產業的生產裝置都還停留在八十年代初期。而這十多年,恰恰是半導體和計算機飛速發展的十年。

我老家的印機廠,因為造不出專屬印表機控制的微控制器,生產出來的印表機與當下的印表機介面不匹配,病急亂投醫之下,差點都被幾個假外商給騙了。

國內的半導體產業要是再停滯下去,今後只會被越拉越大。”

“印機廠?”尹志耀似乎想到了什麼,然而卻沒有著急,反而好奇問道,“我最近還聽說國內出現了一股造不如買的風潮,影響還挺廣的?”

技工貿和貿工技已經到了最激烈的階段,倪老已經在股東會上摔杯子了。

“是有這麼回事,聯想靠漢卡起家,但也只是鑽了微軟不注重國內市場的空子,微軟的Windows3.2釋出,很快就擠壓了漢卡的市場,直接的導致了聯想內部出現了兩種聲音。”

“那你怎麼看這個事情的?”

“開始可以買,但一旦習慣買,想要造就難了。半導體應用的範圍很廣,國內顯而易見是乃是未來的第一大市場。如果一直買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們的晶片需求會超過糧食,超過石油。

走到那個地步,我們付出的代價就太慘痛了。”

袁梁並非信口開河,特別是到後世的智慧機時代,晶片需求大規模增加。從12年開始,國內每一年的晶片進口數量逐年增加,到14年直接超過了糧食和原油的總和,且還沒有停下來的趨勢。

那時候的我們距離美帝這個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其實只差一個晶片產業的自給自足。

尹志耀驟然愣了愣,他想不清楚連一個剛上大學的年輕人都懂的道理,為什麼很多人都不懂呢?

可袁梁再次的給了他答案。

“但半導體本身是一個資本和人才高度集中的產業,國家不是不想發展,但我們本身都還在溫飽線上掙扎,根本沒有這麼大的精力來投入。

幾年前的908工程,才勉強擠出了十億美元,到現在錢都還沒有完全到位,這就是國內大多數產業的現狀。”

尹志耀聞言陷入沉思,久久才抬起頭來。

“我本以為到美帝來學成了就能回去,現在我才體會到錢老他們的辛酸。而且就算我能回去,也只能在蝕刻機上有所突破罷了,於整個半導體產業來說,也起不到太大的幫助。

剛剛你提到印機,我倒是想起一個人來,也是我們工程師協會的成員,他在矽谷有一家印表機公司,或許能對你說的印機廠有些幫助。”

“印表機?”袁梁一時間想不起來在矽谷竟然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他叫劉鵬,金陵工大出來的,聽說他最近剛從國內回來,等我問下能不能安排你們見個面!”

“尹教授說的是彭路得印表機?”

尹志耀笑了笑,“劉鵬的公司好像是這麼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