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被看穿(第1/2頁)
章節報錯
唐書晨和馮佳都有些好奇,畢竟袁梁對公司的事情謹小慎微,更是早早推出了嚴格的保密條例。兩人不清楚袁梁為何要跟一個素未謀面的人提起公司的規劃。
不過兩人的心思袁梁沒興趣去猜,他要做的就是勾起張樹心的興趣,目前看來已經夠了。
“是有些事,我們還涉足財稅軟體和VCD,國內在軟體領域的發展遠遠不及美帝,所以這趟過來就想在這邊找一些演算法領域的人才。師姐你們中科大每年赴美留學的人也有不少,不知道你認不認識精通演算法領域的師兄。”
張樹心這才明白了袁梁為何要介紹得這麼詳細了,“學計算機軟體的倒是認識一些,具體有沒有精通演算法的就不清楚了,等到那邊了我再幫你問問吧。
對了,你說你們除了做財務軟體,還有VCD?”
萬燕就在皖省,出身中科大的張樹心對此當然有一定的瞭解。
“是準備做,萬燕雖然發現了VCD,但VCD的專利都在斯高柏這些巨頭手中。萬燕的VCD剛上市,就被很多廠家買回去解刨了,我們也是看到VCD未來的前景,準備試一試。”
“VCD的市場的確有被萬燕炒起來的趨勢,如果不存在專利糾紛的話,倒是可以試一試。”張樹心對此比較認同。
“就算萬燕炒起了VCD的市場,恐怕萬燕也吃不了多久的新品紅利,國內市場不比國外,從企業的角度來考慮,萬燕這麼做恐怕支撐不了多久。”可袁梁卻搖了搖頭。
他之所以要說這一點,因為今後的瀛海威和萬燕走的是一樣的路。
當時張樹心的瀛海威在國內聯網使用者僅僅不到萬餘戶的情況下,就開始大肆普及網際網路的使用者,還在各地打起了“中國人距離資訊高速公路還有多遠”的廣告,企業的收支根本不平衡,也難怪後來的投資方中興發和燕京信投會把張樹心踢出去局了。
回頭去看,萬燕和瀛海威都存在一個問題。他們都想靠一己之力去推動整個市場,然後一口吞下整個產業的紅利,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市場發展的規律。
市場從來都不是能催熟的,資本的屬性又是趨利避害,萬燕瀛海威有那樣的結局其實可以預見。
“你意思是說萬燕會出問題?”
“我也不敢肯定,但是隻要其他品牌的VCD出來,萬燕在這場競爭中就很容易就失去優勢。”
張樹心隔著兩人打量著袁梁,良久之後才不由笑了笑,“姜總要是聽到你這番話,恐怕不知道會怎麼想。
萬燕引進的是來自美帝先進的經營理念,他們極力打造的版權體系很好的為萬燕搭好了護城河。如今他們的VCD已經暢銷全國,萬燕廠門口負責進貨的貨車都是排著隊的。就算有其他品牌的VCD出現,根本競爭不過萬燕的。”
張樹心的觀點才是現如今大部分人的看法,如果沒有見證,袁梁也根本不會去質疑如今的萬燕,可偏偏,歷史就是那麼的巧合。
“師姐說的也正是我最不看好的地方,版權體系這個東西,對美帝這種成熟的市場來說沒有什麼爭議,但是在國內卻不見得奏效。
一張正版的CD買十塊,可盜版的才賣兩塊,同樣都是一樣的電影,正版怎麼可能競爭得過盜版呢?
版權一受到衝擊,萬燕現在苦心經營的版權體系必然會成為拖累。如果萬燕放棄這個體系,其自身品牌就失去了價值。
VCD畢竟也算有一定的技術型,現在還沒有出現其他的品牌方。但是師姐可以去調查下CD的市場,看看是正版賣得多還是盜版呢?
要打造國內的文化版權體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