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蓋,徐芳兩兄弟鬧了一個不歡而散,一夜物語。

翌日清晨,帝辛正處理公務,突然有北海急報。

帝辛拆開一看,原來北海遭遇酷暑襲擊,軍中將士多中暑,切難以行進,故停留待命。

帝辛嘆息一聲,自己在五關耽誤的時間的確是夠多了,聞太師信中雖未多說,但他知道其中有催促之意,顯然前方戰事不利。

帝辛隨即寫下硝石製冰之法,然後八百里加急送往聞太師的手裡。

這硝石製冰本就極為簡單,在軍中正好為將士解暑納涼。

更何況北海苦寒,即使遭遇酷暑,想必也堅持不了多久。

……

正在感嘆之際,徐蓋求見。

“宣!”

“臣徐蓋參見大王!”

“平身!徐將軍所來何事啊?”

徐蓋想了想,將一寶物取了出來。

此為一根麻繩,但帝辛看得明白,這麻繩上擁有大量的功德之力,顯然這是一件功德之寶。

[麻繩記事:上古時沒有文字,倉頡造字後,隨即廢除的麻繩,本身功德有限。]

“大王,此乃上古流傳下來的寶物,傳說乃是倉帝遺留之物。”

“倉頡乃是文字之祖,這倉帝之言還是不要說了。”

倉頡之事存在一段公案,傳說倉頡乃是軒轅帝的左膀右臂,後自命為帝,後來被顓頊帝推翻,也有說倉頡根本就是發動了叛亂,最後失敗被殺。

一起種種,早已不可考證,但倉頡的功績卻是不容置疑的,後人也只說他是文字之祖,至於倉帝歷來人王皆不承認。

“徐蓋,你將此物拿出來,所為何事?”

帝辛沒有多言,這種低階的功德之寶,此時的帝辛早已看不上了。

“大王,臣之心於大王,可昭日月,如今遠征北海正值用人之際,臣請命出征,縱然馬革裹屍,也是無怨。”

徐蓋將頭深深埋入地下,姿態很低。

徐蓋正說著,聞訊而來的徐芳,直接推門而入,剛巧看到這一幕。

“大王!”

“徐芳,汝來的正好,汝兄進貢給孤一件寶物,然後說要出征北海,馬革裹屍呢!”

帝辛將話說的輕巧,但徐芳卻面露微怒。

“大王!吾兄鎮守界牌關二十餘年,心裡焦急,這才胡言亂語,還望大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