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依舊在下,海寧城一連三日籠罩在大雪之中。

江灘一片銀白,義水北川一片銀白,林家一片銀白。

如果是往日,天降大雪,帶給民眾的只會是悲劇,因為大蒼之地,每次大雪,都意味著無數人凍死,但是,如今的海寧已經不一樣了。

大雪帶給民眾的不再是生存危機,反而是一種難得的體驗,民眾穿著厚實的皮毛穿過海寧江灘堅實的長堤,遙望山頂在白雪中綻放的紅梅,竟然能感受到愜意與無盡的美感。

人啊,都是這樣,貧困潦倒之時,喝涼水都塞牙,解決了生活的困境之後,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感。

他們第一次發現,原來下雪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

可以在雪中奔跑,摔倒也不疼。

可以雪中打雪仗,讓快樂的笑聲張揚起來。

可以憑欄遠眺,欣賞無邊動感的大雪飄入長江消於無形的動靜相宜……

與海寧的大雪不同,遙遠的墨心湖此刻宛若暖春。

碧綠的湖水與山周的紅花綠樹相映襯,美得宛若人間仙境,無數的亭臺樓閣從湖邊升起,構造巧奪天工。

亭臺之上,學子三五成群。

輕衣如楊柳,書香遍地。

這就是墨家。

墨家也是文道聖地。

聖地之後,一座九宮大陣將一整座山包了起來,薄霧升起,阻斷外界風雲。

這裡就是聖地中的聖地:墨心閣。

說是一閣,其實大得出奇。

光是閣外的墨柱,每一根的直徑都是七丈開外,這樣的墨柱,足有18根,十八根大如山嶽的墨柱,共同撐起整個墨家的精華:墨心閣。

天邊霞光一閃,一根巨尺破空而來,巨尺之上,站著墨青。

直接飛入墨心閣。

墨心閣內無數人一眼望到,全都大呼:“聖女回來了!”

墨青當日離開墨心湖,是去參加青蓮論道的,這一去距今十個多月,幾乎跨越了整整一年。

她在青蓮論道上憑一己之力奪青蓮六百有餘,乃是排名前三的青蓮宗師,早已轟動整個墨家。

為她準備的慶功酒在二月份就已經準備好了。

但是,她卻沒有回來。

墨家後輩子弟也都在打聽,聖女到底去了哪裡。

上層只給了一個隱晦的回答:聖女觸發了靈機,在尋找一個至關重要的答案。

墨青是孤身上路的,連往日形影不離的貼身侍女小尺都沒帶,這會兒回來,小尺第一個跑了過來,跑到她面前差點哭了:“小姐,你可算回來了,你去哪兒了啊,怎麼這麼久?夫人都想小姐了……”

墨青摸摸她的腦袋:“去告訴夫人一聲,我先去見我爹,等會兒自去見她。”

身形一起,唰地一聲,沿著墨柱而上。

墨心閣的頂層,宛若群山之巔。

一座孤亭,立於山巔之上,似乎亙古以來,少有人至。

這就是墨家問心閣。

何謂問心閣?心有所疑,心有所痛,心有所悟,可入閣而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