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皇宮彩旗飄飛,一張巨大的紅地毯從武英殿都延伸到東華門了,兩側的皇宮禁衛,也都罕見地戴上了紅色頭盔,身著紅色盔甲,巨大的紅燈籠也是剛剛換上的。

進士宴,不僅僅只是進士的喜,對於皇家而言,也是喜,三年一次的科考結束,產生四百四十名人才,皇家手中又有了大量的人才可用,如何不喜?且不管皇帝是真的喜歡人才還是假的,樣子也總得做一做。

四百四十名進士都已到,提前進入旁邊的偏殿換衣服。

林蘇身著狀元袍,大紅長袍,上有五類奇禽,俗稱五禽袍,皇帝身著龍袍,皇后著鳳袍,而狀元、榜眼、探花郎,身著五禽袍,本身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雖然同為五禽袍,但狀元、榜眼、探花也是有區別的,狀元的是大紅,榜眼的是烏紅,探花的淺紅。

而其他進士,一律身著青袍。只不過,聖進士的青袍上加了三道金線,賜進士就沒有這三道。

科考的結果,在這裡充分體現。

金鐘一響,大臣登殿。

金鐘二響,進士登堂。

狀元居中,左為榜眼,右為探花,三郎為首,後面跟著一群進士,一步步踏上武英殿。

天氣晴郎,風物宜人,風起,彩霞飄飛,伴著皇宮悠遠的鐘聲,年輕的進士們正式登堂入室,步入了他們人生的高光時刻。

武英殿中,皇帝今日著的是正裝,龍袍高冠穩坐龍椅,高居金殿的盡頭,下方是各路大臣,左側以陸天從為首,右側,以章居正為首,其後依次是左右大夫、六部尚書、監察院首座、侍郎等,總數有三百餘人。

在大臣和皇帝中間,還有兩個方陣,左側太子為首,後面四個皇子,右側並排坐著三人,這是大蒼五個異姓王中的三個,南王齊福,雷王周江,嶺南王杜雲河。

天下取士,國之大事,但凡皇子、王爺均應參加,但還是有幾個皇子、幾個王爺沒有參加,比如說七皇子修行遠走天涯,一向不理朝政之事,比如陳王,醉生夢死,已有五年未出陳州。

大家也都習慣了他們的隱退。

北王與東王兩個異姓王長年抱病,那是真來不了。

南王以前也是沒有來的,因為他是一個粗人,跟文道格格不入,但凡文道大事,你邀請他基本上等同於打他的臉,他肯定發毛,所以,他是很少上朝,但今天是出鬼了,他主動進宮,要參加今天的進士宴,讓皇帝都好一陣納悶。

南王為什麼要來?他實在是拗不過他閨女,別的王爺在家裡一言九鼎,他是一個例外啊,都怪他沒讀什麼書,偏偏又嚮往著文道的莊嚴神聖,當日他以三十八歲的年齡一戰封王,來到京城之後被京城的繁華驚呆了,於是向先皇提出了一個過分的要求,說我沒讀多少書,臨時補火也遲了,唯有寄希望於下一代,皇上就賜我個公主吧,讓她幫我改一改我蠻人的習性,也幫我生個知書達禮的兒子。

這下把皇帝都愁住了。

封個王,還得搭個閨女進去?

最關鍵是你老齊長成那樣,我做爹的實在不忍心將閨女朝火坑裡推啊,於是呢,將一名宮女賜了個公主稱號,塞給老齊當賞賜,這純屬應付的賜婚,把老齊樂壞了,管他是真公主還是賜公主,關鍵是這媳婦長得水靈而且還識字知禮,跟部落裡的女人完全不一樣。

這個宮女雖然花了很長時間才適應長得象豬一樣的老公,但也有一樣好處,那就是南王齊福是真寵她,漸漸的,王妃慢慢拿捏住了王爺,在王府之中,王爺事事聽她的,她也給王爺生了三子一女,這日子過得還算是不錯。

也許是受到了王妃的啟發,這個郡主齊瑤也沒將他老爹當成王爺,驕蠻得很,動不動甩她爹一頓臉盤子,她爹一發火,她就引經據典跟她爹理論,她爹沒讀幾句書啊,對文道又有著根深蒂固的敬畏,如何爭得贏她?所以,小郡主拿死了她爹!

這次,原本就是她爹有錯在先,誰讓你附庸風雅搞榜下捉婿?你既然捉來了,郡主也同意了,子曰:非禮勿招,招就真招……那就是她郡主的相公,現在相公跑了,你必須給我找回來。

她爹一聽子曰,就瞠目結舌無言以對,這可怎麼弄?王妃給他出了個點子,你不是確定那個烏子虛是從文廟出來的嗎?那新科進士沒跑了,新科進士參加完進士宴,立馬就會滿天飛,那真找不著,你必須抓住這個最後的機會,到進士宴現場好好盯著,將那個人給閨女找出來,也別想著現場將人家用麻繩捆回來,只要確定他真正的身份就好辦,千萬記住了,現場不要用麻繩!不要用麻繩!那會很沒面子,讓人笑話,子曰……

南王點頭如同雞啄米,早早進宮,穩坐第二階層,全面檢索所有進士。

進士入場,南王眼睛一下子睜得老大,他是武道窺空境,人長得馬虎,修為可半點都不含糊,進士離最後的臺階還有三步路,他就已經將整個青衣進士群體檢索了個遍,這一檢索,他心頭格噔一聲,完了,為什麼沒有?

這下怎麼跟王妃交待?怎麼跟閨女交待?

那個烏子虛居然不是進士?

我都幹了些啥啊,一大群進士從裡面出來,我閉上眼睛也能撈個進士,可為什麼偏偏就沒撈中?祖宗不積德啊……

太監扯著脖子大呼:新科狀元,榜眼,探花郎,帶眾進士入殿,拜見陛下!

林蘇、君左夫、路遙三人一拂紅袍,當先而行,行到中途位置,同時跪拜,這一膝蓋跪下去,林蘇滿心不是個味,真不習慣給人下跪,但沒辦法,誰讓他是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