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小白臉(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路上,宋清月在每個府城幾乎都要停留半月。
一旦招聘到合心意的人選之後,就會派人送他們去京城的養濟院、學校或者是銀行跟著進行為期四個月的旁聽和學習。
學習期間月俸減半給,四個月之後,也要京城那邊各自的負責人考核同意之後才能被正式送回原籍開始做事。
二人順著運河從京城一直走走停停,臘月中旬才到揚州。
雖說之前因為先太子在江南,朝廷頒佈過路引禁令,但這個禁令自南京六部被裁撤,就被撤銷了,再加上本地豪族世紳也被整治過,原本想著揚州城總歸是不比從前熱鬧了,可想不到,這裡非但沒有一點沒落的跡象,反而瞧著熱鬧非凡。
街上的鋪子一家連著一家,開得鱗次櫛比,賣什麼的都有。
宋清月買了糖人送給阿芳,李小琨卻是沒有的,因為他爹說了,男子漢大丈夫,怎麼可以喜歡吃糖!
“不見一點蕭條呢。”宋清月感嘆。
李昭得意地笑道:“可見少了那些大地主大世紳,這個世界照樣轉。百姓沒了他們的盤剝沒反而活得很好了。”
這話不假,現在的江南簡直就是自耕農的天堂。朝廷目前對江南官員的監察力度乃是史無前例的嚴苛,其嚴苛程度堪比清初時期。
皇帝要求原屬於南直隸地區的地主世紳全部跟自耕農交一樣的稅,另外茶稅、絲絹稅等等,稅率也跟普通農戶一樣,要求他們交實物,禁止折算成銀兩。
本地官員誰不好好收稅,或是勾結當地士紳地主,幫助他們隱匿土地,立刻罷官抄家,還要罰他們去修路。
好多當初向舉人、進士家裡投獻土地而避稅的農人就慘了,現在他們不僅要向朝廷交稅,還要再向地主家裡交一份田租。
他們當即不幹了,紛紛向主家要求歸還土地。
這怎麼可能呢?
應天府以及其下轄的州縣衙門因為投獻問題每天不知要處理多少起土地糾紛案。
對此,皇帝和李昭還討論過,大約一年多以前也給過指示:對於佃農要求主家歸還土地的,一律判敗訴,他們這些人之前投機取巧,自己避稅了,卻是把稅務轉嫁到那些沒有投獻的自耕農頭上。
另外,那些接受投獻的主家也罰,罰得還很重,罰他們二十年的糧稅。
想喊冤也沒用,皇帝就是要整治江南計程車紳,朝中誰敢幫他們說句話,亦是被罷官抄家再罰去修路的下場。
不然宋清月手裡那二十多套宅子是怎麼來的呢?
這樣一來,都不用朝廷主動下去清查,好些主家主動歸還了曾經接受投獻的土地。
因為一旦鬧上去,誰也沒好果子吃,不如好聚好散。
這樣一來,江南自耕農數量在過去的一年間猛增。
大家日子好過了,人口自然就會增長,土地上富裕出來的人口自然就會湧進城市,做手藝的做手藝,做買賣的做買賣。
又因著明代不許普通人家蓄養奴隸,城市中出現了大量僱工,進一步促進當地工商業的發展。
瘦西湖上的船家遠遠瞧見一位衣著不凡的公子,懷裡抱著個粉雕玉琢的小孩子,另一手挽著個絕色美人,一邊賞景,一邊朝這邊慢慢走來。
他們身後不遠不近地跟著一大群僕從,一看就富貴得不得了。
船家立刻熱情地上前打招呼:“這位公子,可要乘船遊湖?今兒天氣好,正是遊湖的好時機呢!”
李小琨是最積極的,坐在李昭懷裡,揮舞著小手臂高呼:“坐船!坐船!父王,琨琨想要坐船!”
李昭趕緊捂住孩子的嘴道:“說好了在外頭只叫爹爹的!”
“哦,知道了。我們是私奔出來。噓!”李小琨小小聲說得一本正經。
李昭:……
宋清月:……
這小子平時到底將父母的話偷聽了多少去?!李昭跟宋清月同時回頭看了一眼阿芳,阿芳微張著嘴,一臉不知所措。
世子殿下要去找父王和母妃,她還能攔著不成?
王爺、王妃在屋裡親熱,她還能不攔著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