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一個月前。

電報線站點附近的昭月小學開始貼出招聘電報專員和送信員的告示。

送信員大家都明白是幹啥的,據說沒有固定工資,到時候按單給錢,要求是認識兩百字以上,另外就是腿腳快。

至於電報專員,雖然大家都不太知道這個職務幹啥的,但每月三兩紋銀的月俸祿都是看得懂的。

告示上頭還說,三兩紋銀只是頭三個月試用期的月俸,透過試用期轉正之後的月俸是每月三兩五錢紋銀,一年後透過一個什麼速度和準確度測試後,還可以晉升為高階電報員,每月可以拿四兩紋銀!

至於招聘要求,乃是擁有昭月小學的畢業證書,若是擁有晨間識字班的畢業證書也可,但畢業成績必須為優秀。

接到錄取通知後,小學的先生們會安排他們前往太原城參加為期一個月的統一培訓,培訓期間,吃住都免費。培訓結束之後,會有三次考試,屆時電報站會根據三次考試的總成績錄取。

儘管只是一段從京師出發到太原的電報線,但這條線路的鋪設是很有講究的。

據說這個鋪設方案是李昭親自想出來的,宋清月看了都直呼他是個天才。

首先京師站點,或者可以稱京城的電報站為總站,從總站出發,分別有四條線路直接聯接到四個一級站點,分別為天津城、太原城、保定府城和真定府城。

接著再從一級站點往下轄的三級站點鋪設直連線路,比如天津城一級站點就連線了靜海、滄州、獻縣、衡水四個超過十萬戶的人口大縣作為三級站點。

而太原城這個一級站點,則連線了汾州府城、潞安府、平陽府和大同府四個二級站點,每個二級站點又分別連線下轄的人口大縣作為三級站點,汾州府兩個,潞安府兩個,平陽府範圍比較大,有六個三級站點。

統計,總站一個,一級站點四個,二級站點四個,三級站點二十六個。

每個三級站點設五名電報專員,和八名送信員;二級站點設八名電報專員,和十五名送信員;一級站點設十六名電報專員和二十名送信員,京城總站則招聘二十名電報專員和三十名送信員。

所以這次一共招二百四十六個電報專員。

這事兒在大府城裡不算啥大事,但在那些個設了三級站點的縣城裡,就是可以上熱搜頭條的大新聞。

一時間,鄰里鄉親們奔走相告,從前那些昭月小學的畢業生們,紛紛拿著自己的畢業證和成績單跑去學校找先生報名,也有拿著晨間識字班畢業證的去報名。

不過那些參加晨間識字班的學生,多數學習態度都比較散漫,極少有拿到“優秀”的,到了地方,被告知,這次只有拿到“優秀”成績的才有資格被送去太原,大家紛紛捶胸頓足,早知道學習的時候就認真一點了!

在太原的宋清月很快接到下頭昭月小學校長們的報告,說是大家報名積極性都超級高,報名人數很多,問她咋辦。

宋清月統一回復:當然是統統送來。

坐公共馬車來太原,出行費用全部由王府承擔。

主要是這年頭,人們多數都是一輩子都沒離開過家鄉,沒有出過遠門,宋清月可是很鼓勵大家多多走出家鄉,長長見識的。

如此,一千多昭月小學畢業生蜂擁來了京城。王府這邊將大家的食宿地點安排在了剛建成的廉租房二期工程裡。

至於培訓地點,則在廉租房附近的廣場上。

第一節課,老實會告訴大家電報機是個啥玩意兒,幹嘛用的;第二節課,老實會將文字程式碼轉換的小冊子發給大家,並告知電報機訊號和文字之間的轉換原理;第三節課,老師會介紹現有民用電報網的結構,並要求大家記憶電報網路沿途州府縣的地名,以及每個站點的分級和程式碼。

第四節課開始就是語文課了,老師會講解如何在不減少關鍵資訊點的前提下,精簡文字。

當然,教學速度會非常快,只上半個月的課,剩下的半個月,大家在宿舍自行練習。

七月下旬會有三次上模擬機實際操作的機會。

七月廿八、廿九、三十,連考三天。八月初二出成績,公佈錄取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