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李小琨因為想孃親偷偷哭過幾次,不過皇爺爺告訴他,等天氣稍微涼爽一些的時候,就送他回去。

好在他現在不用去公學聽老翰林講課了,實在說得忒無聊了些。

自李琨寫出那篇六百多字的論文之後,皇帝算是看出來了,其餘孫子們跟這小傢伙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面上。

他的記憶力、邏輯能力,看過的書,以及見過的世面都甩其它孩子幾條街。

皇位未來接班人的教育,確實不能跟其餘要做富貴閒人的皇家子孫混在一起。

於是皇帝把宋建鳴和宋辰旭、蕭進榮、江遠潮輪流叫進宮來給李琨講課。

另外,每七日,李小琨還要去牛和生所在的昭月小學聽兩天課,目的是讓他有機會接觸接觸真正的百姓。

那些人日後都是他的子民,皇帝希望他有所接觸。

太原方面,宋清月的科學雜誌最近收到一篇來自福建造船廠一名造船工的投稿。

文章很長,語言非常口語化,寫文之人時不時還會發出些奇奇怪怪的感慨,看得宋清月直樂。

但話糙理不糙,這文章研究總結了近十年來福建皇家造船廠的四個失敗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戰艦裝載大炮之後,經常會出現劇烈上下顛簸問題。這些顛簸會比沒有裝載大炮時候劇烈得多。

這顯然是非正常的,而且這對於一艘戰艦來說不是小問題。

戰艦射擊的時候,如何保證船體的穩定,一直以來都是各大造船廠想要攻克的難題。

文章中說,一開始他也百思不得其解,在看過最近一篇《科學雜誌》中,關於結構力學分析方法的科普文章之後,他頓時有了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這裡作者還拍了拍當今陛下和晉王殿下的馬屁,之後才又接著總結出了一套“重心”和“浮力受力點”不一致而導致船體俯仰不穩定的理論。

接著,文章作者感嘆了一通自己才疏學淺,於計算一道不甚擅長,暫時沒法很準確地算出重心和浮力受力點,但他提出了一個觀點:這一錯誤,是可以透過計算提前避免掉的,而不是非要等到船造出來,下水試航了才知道一個新船型好不好使。

第二個案例,是三年前,福建造船廠的一個野心之作,天啟七號。

天啟七號的龍骨比一般戰艦要長許多,甲板也從單層變成了雙層,能夠裝載足足七十二門大炮。

這個戰艦曾經被寄與厚望,連南洋水師總指揮都稱呼它為新一代最強戰艦。

這船建造了足足兩年時間。

天啟七號下水那日,碼頭人頭攢動,人聲鼎沸,福建的地方大員全體都來參觀,結果這艘戰艦下水不久後,遇上一陣不算猛烈的海風,船體在碼頭當著上萬人的面徐徐傾倒,接著就沉了!

文章作者再次花費了好幾百字表達自己的痛惜之情。

這事兒的發生就在去年,當時彈劾福建地方大員的奏摺不少,還有人嚷嚷著要把福建皇家造船廠廠長換掉的。

不過皇帝誰的烏紗帽都沒摘,只要求當地官員把沉船撈上來,好好研究一下,它到底為什麼沉。

這船直到今年二月才被分塊撈上來。

四月份才完成復原。

復原之後,船工們發現,船底的龍骨變形開裂了!

接下來就是這位作者終於開始分析為啥船底龍骨會變形了。

原因就在於船底的流線型設計,導致鼓出的船腹部所受浮力大,兩頭受到的浮力小,又因為這艘天啟七號的船體被加長過,而甲板上的大炮數量又比噗通戰艦要多,讓船底硬是被水的浮力被壓裂了。

在此,他又自謙了一番,說自己才疏學淺,斗膽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在船體中部的位置加裝豎向支撐,另外就是縮短船體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