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會試上榜人數一共一百四十六位,其中上屆數學掛科,這屆補考的考生佔了一半。

上榜人數雖說比去年多了許多吧,可依舊比往年科舉會試上榜人數少了許多。

多數考生都掛在農學題上。

這次的上榜原則跟去年一樣,排名靠總分,但不能有掛科。

有幾位考生,八股文寫得驚才豔豔,最後的農學三問,卻全是假大空的虛言。

就比如有位皖南歙縣姓吳的舉人應對農學三問,寫了三篇駢文,不僅文采斐然,順帶著還有表達了一腔忠君報國之情,寫得激情澎湃、氣勢磅礴,頗有唐代王子安的風采。

雖是答非所問,奈何文章寫得實在驚豔,一審二審的考官都給寫個表示及格的小三角。

不過三審的時候被陸次輔給否了,嘴裡罵一句“投機取巧,狗屁不是!”,然後劃掉了兩個小三角,在邊上狠狠打上了一個黑色大叉叉。

這種嘴上說得比聖人還聖人,手裡幹得全不是人事的人,他見多了!他自己十幾年的光陰就是被那樣的人埋沒掉的。

老大人痛恨這樣的人,能給這樣的人及格,才見鬼了呢!

宋清月站在皇帝的龍案邊檢視江遠潮做得數學成績統計表,這次滿分兩百分,一百分及格。

一百八十分以上的就有十七人之多。

一百六十分到一百八十分之間的,二十二人;一百四十分到一百六十分之間的,三十五人;一百二十分到一百四十分之間的,四十八人,一百分到一百二十分之間勉強及格的,七十二人。

這次數學考試不僅難度加大了,連及格線也提高了,能有這樣的成績,宋清月很滿意。

看看那些考得特別好的,有沒有自己班裡的學生。

正當她準備再仔細瞧瞧每位考生的試卷時,皇帝忽然出聲了:“老大媳婦,別偷懶,過來瞧瞧,這些寫得如何。”

宋清月無奈,放下手裡的數學試卷,走到李昭身邊,伸頭瞧瞧夫君正在細看的一份試卷。

這份試卷寫得很是樸實無華,一條一條,條理十分清晰。

他寫道:想要豐收,首先要提高農戶們的安全感,讓他們可以安心地事農。

所以他提出,若是在邊遠山區,或是有山匪橫行的地區,就要首先保證當地治安。

其次,要杜絕村中村長、里長的欺壓行為,甚至提出了每三年,由村民統一投票選村長、里長。

讀到這裡,宋清月眼睛都瞪大了!

這位舉人小哥,哦不,現在應當已經榜上有名,成為貢士了,怕是自己在家受過村長、里長的欺負,每三年換屆選舉的主意非常不錯啊!

基層治理是一門學問,需要研究的,這位很有當基層治理研究員的潛力!

“這人寫得不錯。”宋清月指著卷子說道。

皇帝聽到宋清月的誇讚,朝兒子兒媳招招手,示意兩人也給自己瞧瞧。

宋清月指著第二條舉措笑道:“兒媳覺得這事兒不錯。”

皇帝哼哼:“三年一換?你就不怕有刁民為了個村長的位置相互打起來?”

宋清月不以為然地說道:“那也總比老實人總被欺壓要好。有了選舉,有些人做想要做壞事,就總會有個顧忌。不能因為害怕生亂,就一直一成不變。不然父皇你改革科舉做什麼?”

恩……好像是這麼個道理。

皇帝接著往下看。

那試卷上寫道:第三,打擊當地土豪鄉紳的高利貸以及強佔、騙取土地行為。自耕農種地的積極性,比佃農要高。

第四,嚴格約束官府小吏的壓榨行為,整理稅務制度,避免重複性的、無理由的稅收。

第五,定期提供公共騾車供村民去縣城趕集。

第六,評選高產模範農戶,讓他們結合《大周農學要術》教授農學知識以及種田技巧。

第七:乾旱地區,帶領民眾建立蓄水池,並尋找解決水源地遠的問題,若雨水豐沛的地區,則要著重預防洪澇災害,加固河堤。

看到這裡,皇帝已經非常非常滿意了。

不過這位考生還寫了一條:加強縣城與縣城之間模範農戶的交流,並及時將經驗上獻至州、府、布政司,最後由科學學院的農學博士經行整理歸納,並進行推廣。

“嘖嘖!嘖嘖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