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尾部湍流(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趟浙江之旅沒這麼容易成行。
一百萬兩銀子,皇帝說得輕鬆,戶部卻是怎麼都拿不出來。
自從宋建鳴被皇帝打了一頓挺杖之後,就一直貓在家養病,學著皇帝擺爛。戶部諸事現由內閣首輔嚴九元代理。
但是嚴大人這人吧,當首輔可以,平衡各方勢力是個中好手,但做戶部尚書卻似乎不是很拿手,加上冬天的一場大雪,還有皇長孫的瞎搞,去年的戶部收支賬冊爛得像一坨狗屎。
別說一百萬兩,掏五十萬兩出來,手都要抖三抖。
再說了,皇帝對打造一個水師的花費根本沒有概念,其實朝中除了雞賊的肅王殿下和壞老頭陳老國公,根本也沒人知道打造一支能用的海軍水師到底要花多少錢。
趁著戶部還在跟靖王殿下在一百萬兩軍費上來回扯皮的時候,皇長孫李晟遭到了他自出生以來的第二次驚險的刺殺,好在有四叔在側拼死保護,這一次他依舊死裡逃生。
不過這事跟肅王沒關係,浙江是涇國公府的地盤,這事怎麼想都是涇國公那老頭兒乾的,偏那老頭裝得一臉無辜,硬說這事肅王府的陰謀詭計。
還在守皇陵的肅王眨巴著他那微帶魚尾紋卻依舊風情萬種的桃花眼,表示他很無辜。
事情不會就這麼簡單結束,只過了幾日,五皇子信王就遇刺了,性命倒是無憂,就是毀了容。
這麼大的事,皇帝居然裝聾作啞,繼續閉關養病,好似由著幾個皇子折騰似的。
陳貴妃瘋了似的,披頭散髮地跑去養心殿外頭大哭,竟還是沒能見著皇帝。
只在半個月後,京中眾人得到了大寧衛、大同衛、廣寧衛、天津衛等十多個衛所在調兵往京城集結的訊息。
九月下旬的時候,宋清月覺得是時候重新開學了。
帶著書塾現有的幾位教師把幾個月前的期末考卷按照成績排名,將學生們大致分為了科舉班的科快班和科慢班,還有普通班的普快班和普慢班。
一共四個班。
其實在前世的時候,有許多家長反對分班制度,說是打擊老師教學積極性,打擊學生自信什麼的,可宋清月覺得,叫進度不一樣的學生坐在一起聽課才是活受罪。
講容易了,學得快的學生覺得在浪費時間,講快講難了,學得慢的跟不上。兩頭受罪,還不如分開學,人跟人的智商、接受知識的快慢程度本來就不一樣,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大家都能輕鬆點。
當然,學校的規模還小,科舉班也只有兩位秀才公做先生,不存在什麼師資力量不平衡的問題。
分完班之後,宋清月又聚集大家討論下一學年的教學計劃。
宋清月提議把下一學期定在十月初一,到來年三月初一。
三月初一之後的農忙季節學生們可以回家幫忙種地,中間元旦到元宵節期間再放二十年新年假。
牛和生提出異議道:“世子妃,我知道您不想叫學生因為念書,丟了種田的本事,可說實在的,來咱們書塾裡唸書的,多數都是城裡人,家裡都是做工做手藝的。就說咱們衚衕裡幾個嬸子,孩子放了假,她們就得呆在家裡照顧孩子,反而不方便她們做別的事情,還不如不放假,或是咱們只上半天課,剩下的半天,若是想回家幫忙照顧買賣,或是學手藝的,就讓他們回家去,剩下年紀小,做不了活又需要有人照看的孩子們,就留在學堂裡,咱們照看著。您覺得呢?”
宋清月想了想覺得有道理,點點頭,又問道:“若是在報恩寺山腳下再蓋一間書塾出來,會有農家子過來上課麼?”
牛和生道:“京城周邊多數土地都被權貴佔去了,少有自耕農,都是佃戶。恐怕……”他說到一半頓了頓,似乎改變了想法,“也不一定不願意來,不過多數農莊距離您那兒還是挺遠的,像是我從前唸書的時候,就是住在書院裡的。要是免費提供食宿的話,大概願意來的人會很多,不過這樣一來,您的花費就……”
宋清月覺得他說得有道理,這種事果然還是要諮詢牛和生這樣基層生活經驗豐富的人。
她仔細考慮了一下,謹慎地道:“這事兒我回去想想。咱們先說城裡的這個書塾,牛先生方才說的,一天只上半天課,農忙時節不放假,大家有什麼異議?”
宋辰飛是尚書府公子,剩餘的都是王府丫鬟出身,對此還真沒什麼想法。
於是宋清月拍了板,道:“成,那咱們就按牛先生的法子搞。但月考還是要考的。所以咱們有必要統一一下教學內容。”
兩個科舉班就由牛和生還有宋辰飛兩人商議,普通識字班,宋清月帶著墨痕、墨蘭、玉屏、玉香四人,劃定了一下大致的教學範圍和快慢班各自的教學進度。
所謂科舉班,就要學習科舉考試的相關內容,需要學會用繁體字書寫,還要學習四書五經,以及八股範文。
普通的快班和慢班則是宋清月為了自己將來的辦廠事業培養更多人才,他們學習簡體字書寫,如何畫表格、寫工作報告,以及數學和做賬。
原本宋清月還想要大家學習漢語拼音的,但那東西在這個時代行不通。
這個時代所謂的官話跟後世跟北方方言更接近的普通話發音很不一樣,為江淮次方言,俗稱南京官話,很多後世普通話中的翹舌音都是平舌音發音,前後鼻音也沒有後世普通話區分得那麼明確。
宋清月前世生在長三角地區,倒是對大周朝的官話感到十分親切,發音對南方人也更加友好。
全國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發音,古代所用於表示發音的切音之法,也會因為各地方言不同,而發音不盡相同,宋清月不懂那個,不過牛和生還有宋辰飛都懂切音,宋清月就讓他們照著他們的法子教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