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河西軼聞(第1/5頁)
章節報錯
“啊~~~~~”
七月,當悠揚的吶喊聲被西北的大風吹向四周,天空中的烈陽灼燒著整塊戈壁灘。
烈陽下,矗立西北的嘉峪關一身古銅色,在西域與河西走廊之間,生生擺出了一副威武剛勐,鐵壁銅關的氣勢。
嘉峪關,作為大明西北第一關,其關以地勢險要、巍峨壯觀著稱於世,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遙相稱雄,聞名天下。
嘉峪關內,內城外牆勾連環接,箭樓角樓相倚相望,一門門烏黑髮亮的火炮停放在了馬道上,靠著女牆的垛口,向著西北瞄準,似乎一直在等待一個開炮的機會。
只是一座關頭,從這裡開始向西,萬里黃沙無人煙,能看到的,似乎只有漢代那似游龍浮動的土長城遺址。
漢代土長城的烽燧遺墩尚在黃沙之上,風沙間、一片片斷壁殘垣若隱若現,猶如一幅凝聚著邊塞滄桑的歷史畫卷,讓人不禁遺憾後世子孫居然連祖先修建長城的地方都無法佔領。
只是一座關頭,從這裡開始向東,延綿千里的祁連山脈陪伴著西北凌冽的大風,掠過了漢家一千八百餘年的人文風采,吹過了一座座城池上空,帶走一片片炊煙,最後只留下了呼呼的風聲。
只是一座關頭,它隔開了西域和河西,保護著河西百姓不受西北之敵的侵犯,也隔開了讓無數人心生嚮往的歷史。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種精神不是城關能隔開的,能阻止它的,只有統治者的權衡利弊。
藍天、白雲、戈壁、雪峰……這些自然景觀凝聚成了一種獨屬於河西走廊的磅礴之氣、渾樸之風、雄性之情。
大漠、孤煙、駝鈴……
簡單的六個字,將關外荒蕪的壯麗、絕唱的悠久給展現的淋漓盡致。
朱慈燃就站在這裡,站在嘉峪關的城門樓上,雙手高高大開,口中的吶喊似乎要發洩出這些天所面對的一切。
十幾個呼吸過去,當朱慈燃洩氣般的放下手,他的吶喊也停在了嘉峪關前的戈壁灘上。
他不再吶喊了,只是靜靜的眺望遠方,眺望那乾淨得像一塊藍布,沒有一絲雲彩的西北天穹,眺望著綿延起伏的祁連山脈,久久不語。
硃色的城樓依舊高聳屹立,映襯著終年皚皚的祁連雪峰。
登高俯瞰,長城像巨龍在廣袤的瀚海飛舞,須晴日或可見海市蜃樓。
低下頭,城下戈壁灘的駝隊傳來悠揚的鈴聲,令朱慈燃驀然回想起千年之前從此經過的漢唐商隊與旅者。
“殿下,風沙大,您還是回城裡吧……”
當錦衣衛的聲音響起,朱慈燃也重新抬頭看向了西北:“快五千里路都走了過來,現在卻還要懼怕無形的風沙嗎?”
五個月的風餐露宿,人間百態讓朱慈燃成長了不少,因為長期的騎行,他的身材消瘦卻十分勻稱,五官依稀能看得出朱由校的影子,但臉型卻與其母張嫣類似。
雖不似朱由檢、朱慈燃那般令人驚豔,但那種充滿了野性的氣質卻讓人忍不住稱讚。
面對西北的黃沙,著一身粗布麻衣的朱慈燃在城頭呢喃:
“叔父給我看過關於西域的書籍,從此地往西北四百里,便是盛唐時的瓜州。”
“自瓜州往西南行三百里,便是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
“自陽關往西北行百五十里,便是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玉門關。”
朱慈燃看著那只有黃沙的西北關外,將自己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一一說出,讓人不知道他是在回憶漢唐,還是在單純的敘述。
“疆域廣袤有好有壞,但如果對百姓沒有益處,那再大的疆域也無用。”
“叔父說過,君制天下必利百姓,若利百姓則可無視文武。”
“劉順,你說叔父說的對嗎……”
朱慈燃詢問著這個陪他行了四千多里路的錦衣衛百戶,而劉順聞言則是作揖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