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1/4頁)
章節報錯
三月,不出李定國的預料,朱由校駁回了朱慈燃想要裁軍十萬的想法。
相比較自小沒吃過什麼苦頭的朱慈燃,朱由校畢竟老謀深算。
他將普通士卒退役年齡更改為了三十歲,將領退役年齡改為了五十歲。
為了穩住局面,朱由校難得走出了乾清宮,於三月初五在皇極門樓進行了午朝,向百官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健康。
同時,朱由校下令蠲免北直隸賦稅一年,讓百姓休耕一年,以養地力。
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宣佈了今明兩年的大明不會興起戰事。
當然,這樣的舉動也讓軍中許多將領十分不服氣。
不過不等他們做出舉動,朱由校宣佈由皇太孫朱和垠率儀鸞衛,護送齊琅琊郡王返回齊國。
雖然旨意是護送,但誰都知道,朱由校是讓朱和垠去齊國和朱由檢走動,以鞏固他未來的地位。
儘管朱由檢已經就藩多年,但如今的軍中將領大多都是從兵家學院走出的學生。
他們在學校裡的課題,大多都是覆盤齊王四次北伐,三次西征,三次南討的戰役。
耳濡目染之下,未免對未曾謀面的齊王朱由檢有些畏懼。
因此,皇帝朱由校再次藉著自家弟弟的名頭壓住了武官們。
三月底,皇太孫朱和垠率儀鸞衛,護送琅琊郡王朱慈煌從天津港出發,正式開啟了大明對齊國第一次官方出使的序幕。
只是似乎是好訊息太多了,上天想給今年的大明蒙上一層陰霾,因此在四月初五,一條壞訊息從齊國傳出。
四月初二亥時三刻,宣化侯滿桂逝世,齊國起居注官記載“王哭為慟,受風寒,臥病不起……”
不過在對外的訊息中,齊國並沒有宣傳朱由檢生病的事情,而是隻說了滿桂長子滿憲襲宣化伯的事情。
只是似乎為了應對春季的好訊息,夏季的壞訊息似乎一個接一個的傳到了京城。
三月初六,蜀王朱至澍薨逝,訊息傳至大明時已經是四月初一,大明追其諡號為“莊王”,世子朱平椿繼位。
四月初五,南軍都督戚元弼病逝家中,追諡號武順,定西王。
皇帝朱由校下旨,其子戚武憲襲定西侯,豐國公戚武隆繼任南軍都督。
四月十五,皇帝召定王、北軍都督朱慈炅回京,著延川伯官撫民接掌北軍都督。
四月十七,皇太孫朱和垠乘船抵達瀛洲省北島府。
四月二十二,崑崙監察使陳子壯病卒任上,總兵耿仲明試圖割據叛亂被副監察使周培公察覺,迅速鎮壓。
五月初六,耿仲明兵敗自刎,周培公向京城上奏捷報……
“嗚嗚——”
天啟四十一年五月十六,在大明朝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伴隨著汽笛聲響起,九艘輪船駛入了西京灣。
它們高掛著大明的三辰旗,進入了這塊世界最繁華之一的灣區。
一望無際的海灣內,許多船隻從海口排著長長的隊伍魚貫進入,好像是一串海鷗或信天翁。
它們有的向著津門而去,有的向著西京城而去,雖然目的不同,但它們的模樣卻十分一致,均為蒸汽輪船。
“這些蒸汽輪船加一起,恐怕不下千艘了吧?齊國的造船業已經發展如此了?”
當朱和垠的聲音響起,此刻的他正和朱慈煌一起站在九艘輪船中間那艘的甲板上,扶著護欄,眺望遠處數之不盡的齊國輪船發愣。
“你問我……這個答案我也說不出……”
朱慈煌苦笑回應,畢竟他被送去大明的時候才十二歲,接觸不到太多的東西。
“嗚嗚——”
在朱慈煌苦笑時,九艘輪船旁邊出現了一艘兩三丈長的小船。
雖然是小船,但它的速度卻很快,幾乎是輪船的兩倍。
在小船的船尾上,兩名身著綠色馬甲,手臂戴著紅色袖套的年輕人正在揮舞兩面旗幟,一面為白,一面為紅。
“那是什麼?”
朱和垠好奇詢問,朱慈煌也瞥了一眼回答:“牽引船,帶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