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

“奴隸,南邊的奴隸!”

“走快點!”

六月,在來自小西洋的信風不斷吹向阿拉伯半島的時候,一個具有阿拉伯風格的碼頭上來往著許許多多的中東商人。

他們走在砂石的碼頭街道上,旁邊的碼頭停著許多西亞風的商船。

在這裡,由砂石修建的低矮平房是最為常見的建築。

砂石街道上的百姓大多隻穿著麻制的褲子,哪怕是女性,也頂多有一些束胸的麻布罷了。

只有少數的貴族,才能穿上布匹製成的長袍。

黑白兩色的長袍是這裡貴族的主要服飾,大明百姓可以隨意穿著的綢緞,在這裡是只有國王和王儲才能穿著的奢侈品。

貴族們享受著奴隸們抬起的轎子,左右看著街道兩側有什麼新鮮玩意。

碼頭上的商品大多是一些耐旱的水果、以及西邊崑崙洲的奴隸,還有海上豐富的魚類。

不過即便背靠小西洋,當地原始的捕魚技術也很難捕撈到足夠所有人口吃的魚類,而且這些捕撈上來的魚類還需要再販賣給交一筆很重的稅給當地官員。

因此,在街道兩側擺攤的百姓大多骨瘦如柴,許多人甚至瘦的皮肉凹陷進肋骨內。

對比他們,吃的十分肥胖的貴族們就顯得格外惹眼……

“叮鈴鈴……”

崗哨的風鈴被吹響,昏昏欲睡計程車兵穿著簡陋,與其說他是士兵,倒不如說是穿著麻衣,手持冷兵器的普通人。

像他這樣的人,便是賈布里德王朝最為常見計程車兵。

能穿著甲冑計程車兵,那基本上都是緊跟、護衛貴族的存在。

這樣鬆懈的防守給予了有心人機會,而當遠處海面盡頭出現一個個黑點的時候,賈布里德王朝也將迎來自己的終焉……

“快快快!”

“定射裝填,方向辰時四刻,預射一輪,準備……”

海面上,十餘艘冒著蒸汽的鐵甲艦出現,水兵們的腳步聲不斷在甲板上來回響起。

伴隨著一枚枚金燦燦的炮彈被塞入炮膛,海軍都督黃蜚也舉起了自己的千里鏡。

他將千里鏡放到了自己的眼前,在看清楚港口的同時輕聲開口:“放……”

“嘭嘭嘭!”

天啟四十年六月初九,大明出兵“東崑崙半島(阿拉伯)”,海軍都督黃蜚出兵三萬,登陸蘇哈爾。

七月初一,僅僅二十一天的時間,賈布里德王朝、馬伐國先後覆滅。

訊息傳回京城時,已經是八月十五。

在中秋佳節這個好日子,皇帝朱由校下旨,將永國冊封在大食半島南端,將賈布里德和馬伐這兩塊地方賞賜給了永國。

永王朱慈焴來年二月初一就藩,藩國領十營兵馬的編制,內帑單獨拿出一百萬兩來賞賜永國。

這一百萬兩將被用於購買燧發槍、燕山五斤炮,以及大量物資。

同時,內帑還承擔了未來十年永國移民的遷移銀。

時間來到天啟四十年時,伴隨著大明歲入的不斷提升,內帑的收入也在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