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隆隆隆隆……”

“小心地裡的小石頭!”

“知道嘞!”

二月十九,正值春耕的日子,拖拉機的聲音在大半個世紀都持續作響著。

不過,能夠操作拖拉機的,只有被譽為“玉種人”的大明子民。

若是要細分,那應該說只有作為宗主國的大明,和作為外臣的齊國能使用拖拉機。

不過,歷經十幾年的變革,當年重達一噸,模樣四四方方的拖拉機,此刻的模樣也變了個大概。

在西京城北部五十餘里外的一處農田上,一臺酷似小火車頭的履帶式拖拉機正在田野緩慢行動。

在這塊佔地十畝的田地四周,還圍滿了裡三層外三層的官員和百姓。

他們之所以這麼在意這臺拖拉機,是因為這臺拖拉機是大明宗藩體系下,第一臺可以自己行動的拖拉機。

不過除了拖拉機,他們更關心的則是……

“軒轅號拖拉機,採用高壓蒸汽機作為動力,每次使用新增一百斤煤炭和二百斤水,總重兩噸六。”

“該拖拉機新增一次燃料大概可以耕種五畝地,用於開墾的話,全年估計能在西京城這種氣候的地方開墾大約三十畝耕地。”

“就是造價貴了些,二百五十六兩四錢……”

農田邊上,齊國科學院的徐師厚侍郎正在對一個身著親王常服的人彙報情況。

在他彙報的同時,四周數千百姓都將目光牢牢地看著他所彙報的那個男人身上。

能得到百姓這樣青睞的人,毫無疑問就是如今的齊王……

朱由檢,這個曾經意氣風發的齊王殿下,如今也年近半百了。

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太多痕跡,哪怕太醫院的御醫們再怎麼調理,也頂多讓朱由檢看上去和四十出頭差不多罷了。

站在他的身後,朱慈烺和朱慈烜、朱慈炯三人望著他的背影,內心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曾經對於他們來說高大而不可追趕的父親也老了,他們心底說不出滋味,只是覺得有些難受。

“造價貴些沒有什麼,它現在也不是出現的時候,可以繼續研究,把重量和造價減下來。”

朱由檢抬頭看向正在田間工作的履帶式拖拉機,同時將手中的資料遞給了旁邊的徐師厚。

“把圖紙和二號模型送去國朝的軍備院,兩方一同發力來研究。”

朱由檢依舊做出了他過去十幾年常做的舉動,將齊國的最新科技成果送往了大明,沒有對大明半點遮掩。

站在他的旁邊,夏允彝作揖應下,旁邊的夏完淳也拿起筆記事,讓人下去操辦。

“我去中都城看了看,當地的百姓雖然過的很好,但那裡的土地很緊張,對中都府的人口遷移工作先停一停,別給當地的官員們壓力。”

朱由檢轉身向著不遠處的村莊走去,百姓和官員們也跟著他移動。

朱慈烺三人緊隨其後,以看五嶽般的目光看著他的背影。

齊國雖然地廣人稀,但基建並不慢,大部分有漢人的村莊都修建了水泥路。

走在水泥路上,朱由檢的目光在四周,也在道路兩側的百姓身上。

他掃視了一眼,百姓們幾乎人人穿著工廠生產的棉布,少數人還穿了絲綢來歡迎自己。

他們的體型大多粗壯,年紀大一些的會有些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