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五月,伴隨著暮鼓聲響起,南京城上的百姓也開始返回家中。

過了不久,當天色暗了下來,南京城的街道已經空無一人。

在這樣的局面下,唯一能燈火通明的地方,除了各家各戶,便只有龍江碼頭了。

在那寬闊的龍江碼頭上,此刻正駐紮著林林總總數萬個帳篷。

帳篷內外生活著許多百姓,而他們都是等待遷移的百姓。

雖然已經天黑,但遷移的船隻卻還在一艘艘的進入港口,隨後帶著上千百姓駛出港口。

這樣的移民船隻,每天足足有十來艘,每天都能遷移一萬人。

他們乘坐上蒸汽船隻,隨後與兩艘裝載了煤炭和淡水的補給風帆船踏上了跨越大洋的路程。

隨著大明境內的旱情開始減輕,各地百姓也基本能安居樂業,因此這種時候還會遷移的人,只有被諸藩高福利吸引的人。

不過其中也有例外,比如齊國就是一個最顯眼的例外。

許多百姓甚至不瞭解齊國的移民政策,就爭先恐後的準備遷移齊國。

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全是因為當今齊王已經開始準備就藩所致。

“阿爺,你說我們為啥要去齊國啊。”

一艘遷移齊國的蒸汽輪船上,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人在船上那七八平米的房間裡詢問著自己的爺爺。

他爺爺年紀在五旬左右,聽到孫兒的話,他臉上露出一種複雜的表情:

“俺每(們)的日子都是齊王給的,現在齊王要走了,不跟著遷移的話,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難的。”

“當初萬曆年間就是這樣的,只是俺每當時沒去所。”

“現在有了去所,你看誰不是挨家挨戶的搬走?大家都不笨……”

老者用略帶口音的江淮官話說著自己為什麼要遷移的原因,少年人聽後也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早點休息吧,還有一個半月才能到齊國呢……”

老翁說完,自己也躺在了那上下臥的下床上,而少年人也簡單收拾了自己後,靈活爬上了上床。

他們這一閣房間的油燈很快被吹滅,相繼被吹滅的還有其它房間。

頂著黑夜,蒸汽輪船向著長江水道駛出,最後向著那波瀾壯闊的大明洋深處進發……

“這是這個月的遷移情況,人數增多不少,每天遷移齊國的人都有六千多人。”

“剩下的那三千多人,基本都是遷移南洲、舊港和麓川、諸藩的。”

“另外,每天從各地趕來的百姓也有上千人,其中大部分也是要遷移齊國的。”

“就這個架勢走下去,今歲遷移七八十萬人似乎不成問題。”

夜晚,在昏暗的南京五軍都督府內,當陸文昭將自己探得的情報說出時,坐在主位的朱由檢也點了點頭。

眼下,大明各地要遷移齊國的移民都需要先遷移到南直隸,然後在乘船前往齊國。

因此,只要統計好南直隸的齊國移民數量,就能得出較為準確的遷移規模。

在沒有太大災情的年間,齊國居然還能有六七十萬移民,這不得不說朱由檢的人格魅力已經深入了百姓人心。

“南直隸是大明本土和齊國航線最近的一條,我不準備返回北直隸了,你讓王妃她們準備準備遷移吧。”

朱由檢交代了搬家的事情,又對陸文昭說道:

“軍中將領和朝中官員,若有遷移者,最好在這半年內向都督府和吏部申請調任。”

“是……”陸文昭應下,接著說道:

“秦家和戚家的部分人,還有曹家所有人都申請了調任。”

“這下北軍都督府的都督之位即將空缺,另外下面也空出了十一個總兵的位置。”

陸文昭一邊說,一點拿出了一份名單,而這份名單看得朱由檢直皺眉頭。

“曹文詔、曹文耀、曹變蛟、曹鼎蛟、李自成、李過、李自敬、劉宗敏、李定國、戚武隆、周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