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二年正月十一,當蠻沙山下的戰事以明軍負傷三人,擊斃五萬四千三百三十七人收尾結束,大明對東籲發動的平緬之役也基本宣告結束。

黃蜚沒有管其它的潰兵,而是帶著六千兵馬追擊貌基,並且在南方的平原上與向北趕來的平達力碰面。

雙發在一瞬間開戰,但反應過來的貌基連忙指揮自己的兒子平達力向著西部的欽山撤退。

緬軍開始向西撤退,明軍在黃蜚的指揮下不斷追擊。

七萬緬軍在一百多里的撤退道路上被擊斃上萬,最開始還主戰的平達力後面跑的比誰都快。

最終,在正月十二,貌基帶著自己的兒子平達力和四萬多潰軍躲入了欽山地界。

同一天,太公城告破,木懿等人率兵南下,連戰連捷,最後兵圍彬牙城,彬牙城守將杜摩底見狀果斷投降。

至此,大明在西南的麓川布政使司成功設立,兩京二十三省變成了兩京二十四省……

“經略……”

“經略……”

“嗯!”

正月十五,當黃蜚在圍剿躲進欽山,並向著若開山脈之中躲藏的緬軍殘部時,洪承疇也分兵讓沐啟元帶兵前往若開山脈參與圍剿,他自己則是趕來了彬牙城。

他著急趕來彬牙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邀功。

“快馬傳信京城,請朝廷派遣官員,組織移民前來東籲,同時向朝廷請示,該如何處置北部的阿豪姆和南邊的暹羅。”

洪承疇一邊走進彬牙城的臨時經略府,一邊對身邊的木懿下令。

木懿連聲應下,而洪承疇也走進了經略府,坐在了具有東籲土司風格的臨時經略府內。

木懿見狀不免道喜:“恭喜經略,此役平滅洞吾,國朝一舉收復六慰地區,重設麓川。”

“嗯……”洪承疇只是應了一聲,但他嘴角的笑意卻一點藏不住。

現在平滅了麓川,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好好治理麓川了。

想到這裡,洪承疇看向了木懿:“我準備向朝廷舉薦你為麓川總兵,若是你願意,可以舉昌都一帶的木氏兵馬、百姓帶頭遷移,經營麓川。”

洪承疇怕木懿理解不了他為什麼要木氏遷移,因此舉例道:

“烏斯藏和朵甘的事情,不出意外的話,齊王殿下日後會將它們合併為一個省,並且這個省日後恐怕只能淪為白地。”

洪承疇把烏斯藏和朵甘用白地來形容,這自然不是說明軍會對兩地如何,而是說出了朱由檢的治國方針。

眼下大明人口相比疆域來說嚴重“不足”,大量的平原充斥著其它民族,甚至未曾開發。

要統治烏斯藏,那就必須移民實邊。

可問題在於,大明這麼多好地方都缺少漢人,把漢人往高原上丟是怎麼回事?

因此,在洪承疇看來,朱由檢很有可能會把烏斯藏的西番人遷移,然後在當地流放少量罪犯,以此來達到穩定當地的需求。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眼下還在昌都等藏東地區開礦的木氏就有些不太妥當。

木氏的大本營是麗江,但他們之所以能在麗江長久的為大明戍邊,第一是忠心,第二是大明需要麗江幫忙看管藏東一帶。

現在孫傳庭即將領兵平定烏斯藏,那烏斯藏一旦平定,在藏東開礦的木氏就有些逾越了。

因此,洪承疇才勸木懿將昌都一帶的人馬遷移到麓川來。

這一來可以解決木氏在藏東的問題,二來大明需要一個幫忙鎮守麓川的人,並且麓川也有礦藏,不會讓木氏為難。

這第三,說白了就是麓川是洪承疇打下來的,他可不會讓別人染指。

不僅僅是麓川,可以說整個中南半島都得穩定,不然他洪閣老的面子往哪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