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飽沒?”

“吃飽了……”

“我沒吃飽……”

“我這還有四文錢”

常樂坊街頭上,當飯後出門散步時周伯謙突然開口,李定國便知道他沒有吃飽,於是摸了摸自己的腰帶,從裡面拿出了幾枚銅錢,數了數後遞了出來。

“我這有兩文,我們湊在一起就六文了,能吃兩碗雲吞麵!”

周伯謙一看錢夠了,當即雙目放光的看似沿街尋找。

兩人走在常樂坊的主幹道上,四周說不上很熱鬧,因為常樂坊畢竟偏遠,住的人也大多是東城的底層,沒有什麼消費實力,因此開店擺攤的自然不多。

不過,若是真的要尋找,倒也是能尋到不少好吃、好玩的。

“鐺鐺鐺鐺!”

正當李定國這麼想著的時候,不遠處突然傳來了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轉頭一看,原來是戲臺上開始了說書。

說書今天的故事是《三國演義》,說書人坐於一角,臺上還有這幾個身穿戲服的戲子配合他演出。

“走!我們看看去!”

“嗯!”

李定國隔著老遠看到,心裡覺得有趣,剛好周伯謙開口,他便跟著周迫切走到了看臺下,站在了前排,抬頭看戲。

“話說那諸葛孔明能掐會算,知道這司馬懿一定會從不敢進城,因此高坐城樓,十指橫掃,那琴聲……”

臺上的說書先生一邊說、後面的戲子還在演戲,李定國和周伯謙站在空地上看著戲,四周有些錢的大人則是坐在了桌椅上。

這桌椅不能隨便坐,坐下後要點一些東西,例如李定國他們旁邊的桌椅剛剛兩名儒生,眼尖的夥計便立馬端上了一盤葵花籽,還有一盤糕點和一壺粗茶。

儒生們一口吃一點糕點,然後不說話的喝一口茶,動作嫻熟優雅,看的周伯謙口水直流。

他們四周充斥著和他們一樣不花錢看戲的百姓,有的人一邊聽一邊拍手叫好,圍觀的人群足足有兩三百人,臺下還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女童拿著一個銅鑼接錢。

一些坐在桌椅上的儒生待那女童走過來,便拿出七八文錢,輕輕的放在了銅鑼上。

“謝謝爺~”見到有人出手,女童便也喜笑顏開的稱呼了對方一句爺。

旁人看著這群儒生出手這麼闊綽,也不由吧唧起了嘴巴,畢竟七八文錢是他們兩三個時辰的工錢了。

“我肚子太餓了,我們先去吃東西吧。”

周伯謙是很想看戲,但一想到還有半個時辰就宵禁了,心裡也不免著急了起來。

帶著李定國,他四處找吃的,四周好吃的東西很多,但想要兩個人吃,而且還能吃好,並且不能超過六文錢,這就有些難度了。

“四文?!怎麼漲價了啊!”

跑到一個雲吞店前,當週伯謙看到那熟悉招牌上的雲吞從三文變成了四文,他當即就驚呼了起來。

“冬季肉價貴些,要不要來兩碗?”

包著雲吞的攤主笑了笑,周伯謙連忙搖頭,李定國見狀也道:“你吃吧,我不餓。”

“那不行,我們吃別的區。”周伯謙說罷,拉著李定國就開始走街串巷了起來。

這一路走走停停,他們最後找到了常樂坊最熱鬧的一條街。

六文錢被他們盡數花了出去,到手兩個烤紅薯和兩盒幹吃湯圓。

所謂幹吃湯圓,實際上就是裹上花生面的麵糰子罷了,但即便如此也花了他們六文錢。

兩人一手拿著烤紅薯和幹吃湯圓,一手用牙籤把幹吃湯圓挑起來放到嘴裡,周伯謙吃的十分滿足,但看著漸漸散去的人,還是不免抱怨道:

“朝廷都把宵禁從戌時延遲到戌時四刻了,為什麼就不能像元宵一樣,取消宵禁啊。”

天啟十一年正月的時候,朱由檢考慮到民生經濟,特意在戰前宣佈大明宵禁從戌時(19點)調整為戌時四刻(20點)。

調整之後,許多地方的門店稅確實能多交了一些,百姓也能在每日勞作後多玩一會兒了。

不僅如此,從宵禁延後後,白日裡才有的跑腿小哥也開始在黃昏時分跑腿,工錢也跟著漲了些。

對於周伯謙這種十二三歲的少年郎來說,他最想的就是每天都能和元宵節那天一樣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