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

臘月、悶雷聲在西南大地響起,伴隨著火炮開打,一座位於山脈丘陵之間的城池正在被火炮勐烈攻擊。

放眼望去,城池四面已經被紅潮一般的明軍包圍,而城中之人,赫然就是掀起奢安之亂的罪魁禍首,奢崇明。

此刻的他、狼狽倉皇,偌大的永寧宣撫司,只剩下了這個永寧衛城。

臘月十三,五省總督朱燮元下令圍攻永寧,殲滅叛軍。

同一天,杜文煥與曹文詔在瀘州衛會和,兩千六百人的朵甘營衛藏騎兵在曹文詔的統帥下,以四夷館官員為為翻譯,作為大軍先鋒前進。

東北方向,吳阿衡領兵進攻永寧衛東北部山脈上的石寨。

西南方向,楊文嶽領兵三千,繼續圍攻一千四百叛軍的太平司。

正南方向、孫傳庭抵達摩尼所,留五百兵駐守摩尼所後,統帥三千步卒,兩百騎兵前往普市所駐守,成功擊退樊龍六千餘叛軍的圍攻。

東方洪承疇留八百人駐守二郎壩,統兵三千二渡河,向藺州城進軍。

此時明軍與叛軍的兵力對比是27200比25700。

這樣不大的兵力差距,如果是努爾哈赤,他絕對會死守永寧衛四方石堡,隨後派人支援藺州城的樊虎,謀求擊垮距離其他三面明軍較遠的洪承疇部,然後再繞路截斷明軍糧道。

但是奢崇明並沒有努爾哈赤的將才,他選擇了一種最蠢的方式,那就是固守、等待安邦彥和宋萬化支援。

這樣的愚蠢,也就給了朱燮元整合大軍,以及明軍攻陷永寧的時間。

臘月十三清晨,杜文煥擺出大小火炮四百餘門,炮擊上坎堡。

只有五百人駐守的上坎堡在當天下午被破,曹文詔帶朵甘營先登,陣斬上坎堡叛軍守備。

西北被破,正輔兵近兩萬的明軍逼近永寧衛,奢崇明驚恐之下,命強攻普市所的樊龍回防。

孫傳庭抓住了樊龍回防的時間,出城追擊,斬獲甚豐,而樊龍留下一千人駐守土地坎後,急忙帶兵回防永寧。

臘月十五,杜文煥、曹文詔領兵兵臨永寧衛,合計兵力超過一萬四的奢崇明選擇固守城中,杜文煥傳令火炮攻城。

四百門大小不一的火炮不斷髮威,連續炮轟三日,卻因為沒有威力足夠大的火炮而無法攻下。

眼見火藥即將枯竭,杜文煥寫信求援,當夜遠在石虎關的朱燮元立即領兵兩千,民夫一萬,運送糧草、石彈、火藥前往永寧衛。

臘月十七,被楊文嶽勐攻七日的太平司陷落,城中一千四百叛軍盡數被誅殺,繳獲糧草三千餘石,銀兩六千餘兩。

根據太平司的糧草數量,楊文嶽判斷叛軍糧秣不足,因此書信給朱燮元。

趕赴永寧衛的朱燮元得知訊息,當即命令楊文嶽前往土地坎攻城,又命孫傳庭出關進攻土地坎。

同日午時,樊虎領兵五千出城,與洪承疇在古藺河南岸交鋒,洪承疇以軍中二十門弗朗機火炮為重點,連續炮轟樊虎大陣,隨後騎兵與步卒衝殺,大敗樊虎。

樊虎領殘兵退回藺州城,洪承疇所部繳獲輜重不算,一共斬首七百二十五人,俘虜一千三百二十四人。

戰後、洪承疇命令所部將俘虜全部斬首,由此一戰獲得兩千零四十九級斬首,是為永寧之戰第一功。

洪承疇派人圍城,以圍三缺一的方法,並沒有圍困可以逃脫的西門。

同時,他命人以火炮攻城,向朱燮元傳去捷報。

臘月十八,吳阿衡以軍中十二門火炮,成功攻下石寨,斬首八百級,由此永寧衛北部、西部大門徹底失陷。

午後、吳阿衡領戰後二千三百兵馬抵達永寧衛,永寧衛外圍明軍正兵數量達到一萬八千餘人,輔兵七千餘人,火炮總計五百七十五門。

同時、得知洪承疇取得大捷的朱燮元沒有著急攻城,而是繼續讓人用火炮炮擊永寧衛城。

時機的出現,是在臘月二十六的清晨,孫傳庭與楊文嶽攻陷永寧衛南部大門土地坎,二十七日與朱燮元會師永寧衛城。

此時、永寧衛城的明軍兵力達到了二萬三,輔兵一萬,大將軍、弗朗機等火炮達到六百一十二門。

是夜、朱燮元下達總攻,而明軍也開始使用呂公車、雲梯、撞車等各種攻城器械、火炮開始進攻四道城門外的營壘。

不到清晨、永寧衛城營壘被破,叛軍撤回永寧衛城內,朱燮元下令休整一個時辰後,在清晨再度發起進攻!

“轟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