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

皇宮東華門護城河內,聲音從中傳出,卻見朱由檢站在兩丈長的模型上,蹦蹦跳跳,引得水花四濺。

他有些生疏的解開風帆,然後跨一步走到了旁邊的烏篷船上,曹化淳扶著他走來,而朱由檢卻指著六七個少年太監道:

“會水嗎?”

“會……會!”幾個少年太監猶豫著回答道,而朱由檢咧嘴一笑:“那你們上去坐著。”

“奴婢領命”幾個少年太監無奈,只能走上了船,坐在船上,而這狹長的中西結合貨船,也在秋風的帶動下,將船隻吹動。

“這船多重?”朱由檢開口詢問,而曹化淳也道:

“船重百料,可載二百六七十石。”

“萬歲說了、若是這船可以,便依照手藝建造大船,可以從一千料開始用天津、登來等地儲存的陰乾船木建造民船。”

“若是千料大船,應該可以載重二千五六百石……”聽到曹化淳的話,朱由檢心中思索,又詢問道:

“船沒有問題,既然有陰乾木,就用它們來造船吧,先造十艘千料大船試試,需要耗銀多少?”

“按照往年龍江船廠、天津船廠的報價,需要招募船工四百,民夫四千,一艘船如果有原料,只需要兩個月時間建造,造價二百七十二兩。”曹化淳回道:

“民夫可以徵募當地徭役,不用花銀子,原料因為不花銀子,所以只需要付二百七十二兩的班匠銀就足夠了。”

思路客

“不必!”聽到曹化淳的話,朱由檢皺眉道:

“請皇兄設立天津船廠,募船工一千,每船工月俸一兩二錢,民夫可以從漕運民夫之中招募,一日三十文!”

“殿下、這樣開銷就大了……”曹化淳向勸一勸,而朱由檢卻擺手道:

“徭役一事不用再提,往後御馬監麾下的佃戶也不用服徭役,要求幹活都給發放工錢,工錢按地區,從十五文自三十文不等。”

朱由檢知道服徭役的危害,首先就是耽擱農時,影響百姓生計。

古代人口為什麼在戰爭頻發的時候漲不上去,一部分原因就和徭役有關。

徭役男丁做民夫,導致耽擱農時,而農閒時男丁有沒有時間去務工,自然收入上不去,生了病也就看不起大夫。

想要解除百姓負擔,徭役是最重要的。

朱由檢要從御馬監開始解除徭役,不僅要解除,還要用基建來帶動底層百姓,給他們發銅錢,讓經濟運轉起來。

百姓有錢才能交賦稅,才能在皇店消費,總不可能單單指望田地的糧食,就讓他們養活一家老小吧?

例如這造船廠,數千民夫是多,但每個月也不過支出四千多兩。

可就是這樣的支出,便能讓數千個家庭的收入超過一年務農的時間。

朱由檢以後要走海運,首當其衝就要解決百萬漕工的生計問題。

裁撤衛所發田可以,但只能養活少部分人,而大部分人,就可以靠造船廠了!

旱情爆發後,大明的糧食缺口是數以千萬石、乃至上億石的缺口。

便是用五千料貨船,也頂多一次性運回上萬石,那麼最少需要數百艘這樣的船隻,才能保證海運運糧。

更不要提,朱由檢還要向外開拓,移民大琉球、安南、緬甸、南洋、東北了。

走海運是成本最低的,而這就需要足夠多的船。

建造一艘上千料的貨船可以讓數千民夫渡過漫長的冬季,讓他們在冬季有收入。

那麼、如果大明每年都要下海數百艘上千料,乃至數千料的大船,那別說百萬漕工,便是數百萬漕工的生計也能解決!

天津、登來、金州、淮北、松江……

這些地方如果成立一個船廠,貿易量足夠大,單獨一個就能解決十數、乃是數十萬民夫的生計。

國富而民弱不可行,民富而國弱也不可行,只有維持平衡才可以,但平衡之下,需要確定富的是民,而不是豪強劣紳!

“天津的船廠繼續找地方擴建,建立船塢上百也不是不可,上百船塢要足夠容納數萬人,乃至十數萬人勞作。”

“至於民船的數量,先建造千料十艘,二千料三艘,三千料一艘,不要求全部成功下水航行,但至少要累積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