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魏忠賢也收到了那些鹽商的賄賂?”

第二日卯時,當朱由檢騎馬慢慢北上的時候,陸文昭卻在他旁邊說出了魏忠賢收到鹽商賄賂的事情。

陸文昭騎馬在旁邊跟隨,在朱由檢詢問後,又解釋道:

“也不算他收受賄賂,那些鹽商找到了客氏,隨後交了一萬五千兩的潤筆費,請客氏潤筆題字。”

“客氏收下後,過了許久才反應過來鹽商的意圖,隨後就叫王體乾送信給了魏忠賢。”

“魏忠賢的表現呢?”朱由檢並不在意的詢問,而陸文昭則是道:

“眾多鹽商也料到了他不會幫的太深,因此只希望他每日將文官的奏疏交到桉前就行。”

“這倒不算什麼。”微微頷首,隨後朱由檢又道:

“他們要鬧就鬧吧,眼下有葉向高在朝中,他自然會平衡各黨的黨爭,包括針對我的也一樣。”

“有他幫襯,不用太過擔心。”

“是!”陸文昭頷首,而朱由檢又道:

“南鎮撫司和北鎮撫司,有沒有拿到什麼有意思的鐵證和情報?”

“倒是有一些。”陸文昭將自己知道的桉子對朱由檢說道:

“南京魏國公府和一眾大小勳貴,包庇兩淮鹽商販賣私鹽,這群鹽商用朝廷的鹽引做幌子,做著大量販賣私鹽的事情。”

“他們每年花近百萬兩銀子買官鹽的鹽引,隨後販賣倍數的私鹽,最後每年獲利數百萬兩,並拿出其中一部分以潤筆為名,送給南京勳貴和南方的鹽運、鹽課司。”

“另外,還查到了一件事……”

說到這裡、陸文昭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

“北方勳貴之中,恭順侯府似乎也參與了在張家口一帶的販賣鹽鐵一事……”

此話一出,朱由檢便勒住了胯下馬匹,駐足不前,緊皺著眉頭。

北方勳貴吃人血饅頭,並且私通北虜的事情,朱由檢早就猜到了,並且他還知道主謀是誰。

甚至可以說、這個所謂的主謀,還變相資助了後金,讓後金不斷壯大。

這個主謀,便是陸文昭口中的恭順侯府。

恭順侯府並非漢人,而是歸化的蒙古韃靼部人。

它們起先出仕元朝,洪武二十三年來歸明朝,被明太祖朱元章安排居住在涼州的水草便利之地。

永樂三年七月,拔都帖木兒率所部自塔灘歸附明朝,被朱棣賜其漢名吳允誠,初授右軍都督僉事。

之後、吳允誠率領所部屢立戰功,被朱棣封爵為恭順伯,之後朱高熾又此侯府鐵劵,升為恭順侯府。

這麼看來、這恭順侯府應該對大明感恩戴德才對。

但在明末這段歷史上,它們幹出的事情雖然隱蔽,卻還是在清朝入關後被暴露了。

《明實錄》天啟六年五月部分記載的閻鳴泰奏章中,閻鳴泰指出,在對後金的走私活動中,“勳臣熱心”,但他沒有說明是哪一個勳臣。

不過在勳臣之中,有一人很可疑,就是恭順侯吳希斌的叔叔吳惟華。

清初能封侯的漢人並不多,得是張勇、施琅、田雄、馬得功、譚詣、譚弘這種級別才行,而在封侯的人種,吳惟華這個明朝的勳貴子弟,居然也封侯了。

明朝活下來的勳貴子弟不少,卻並沒有幾個人能恢復爵位,可見吳惟華封爵顯然不是為了優待前朝勳貴,而是吳惟華有實實在在的功勞。

雖然吳惟華主動請求“招撫”山西,也算得上一個功勞,但遠遠達不到封侯的程度。

並且這人這麼主動,還在招撫山西的路上十分輕鬆,不難想象他或許在山西是有一定勢力的。

這個勢力不可能是他的,更有可能是恭順侯府的。

因此、如果說在陸文昭開口前,對於朱由檢來說,這不過這只是個猜測,沒有證據。

那麼在陸文昭開口後,朱由檢就可以確定了,恭順侯府一定在長期參與向長城外販賣違禁物資的人員中擔任主要地位!

想到這裡、朱由檢緊皺著眉頭,過了數秒後才繼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