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後,卓君彥的隊伍壯大到了二百人。

沙河盜匪首駱遠航是個實惠人,心知莫說對抗卓君彥,便是那龍暖煙,曠大嚴,陳思羽,何升言四位化境,便不是自己能夠挑戰的。

他乾脆利落,果斷投降。

有了這些人,隊伍壯大,順帶著也讓曠大嚴等人終於從轎伕身份解脫出來。

而有了駱遠航這識途老馬,行進也變得更加有方向。

這刻一臉大鬍子,面相兇惡如屠夫的駱遠航跟在轎旁,指著遠方道:“此地過去,八百里旱海,沿途只有一城十二鎮,地廣人稀,人煙稀少。所以我建議,咱們先去清泉鎮,得些補給,然後再去零城。出了零城後,一路奔赴,以咱們的速度,兩日夜可出此地。出了這裡後,地勢漸好,人口漸增。到時候補給就會方便許多。”

別看駱遠航面相兇狠,實際卻是個讀書人。

只可惜在這時代,讀書不當官,不如做屠夫。

而沙國與別國不同,如月朝等都是以科舉治國,沙國卻是察舉制。

所謂察舉制,就是建立一套審查體系,不以科舉選仕,而是以考察推薦上位。

這就意味著很容易形成門閥勢力——推薦嘛,肯定是自己人。

但這也是沒辦法。

沙國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地廣人稀,地方自治權極大。即便是皇帝對下方的控制力也有限,這是沙國一帶千年以來形成的局面,便是沙宗罕也無力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都沒有上升的機會,再加上資源貧瘠,便形成各種沙匪草寇,四處流竄,劫掠為生。

可以說東陸七國,論地方勢力,最強的就是沙國和出雲,一個沙漠多,一個草原多,所以多以部落形勢存在,皇帝的責任就是籠絡各部勢力,而非強制。

沙宗罕上臺後,勵精圖治,做了許多改革,比如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稽查官體系,權力極大,一定程度的限制了部落勢力,說白了就是分權。

蘇在文就是稽查司的巡狩之一,權力也是極大的。

但也只能做到這步了。

卓君彥澹澹應了一聲:“那便去吧。”

於是轎起,一路向清泉鎮而行。

——————————————

煙籠關。

一支鐵血大軍正自進入。

站在城頭遠遠望去,便見旌旗密佈,羅蓋招展,刀槍劍戟一路綿延,望不到盡頭。

二十五萬軍隊,集四國之力,雲湧而至。

這也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各國聯軍,共抗一人。

是日,沙宗罕已在秦殺血的大將軍府入駐。

聽著秦殺血,蘇在文的彙報,沙宗罕輕輕嘆了口氣。

這一口氣,讓蘇在文莫名的緊張。

莫不是自己做錯了決斷?

好在沙宗罕已道:“你沒有做錯,這事是對的。朕只是有些煩惱……”

蘇在文小心問:“陛下煩惱什麼?”

沙宗罕起身來到牆上的地圖前,看著地圖,道:“卓君彥的速度,太慢了。”

是的,他在煩惱卓君彥的行進速度。

太慢了。

二十五萬大軍一路行進,行軍速度快不起來,可就算這樣,竟然還是與卓君彥只隔了三天路程。

卓君彥就像一隻烏龜,在這大地上慢慢爬著,完全沒有逃命的覺悟。

不僅他慢。

宗門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