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朝有三省,天樞省,中書省,門下省。

天樞省負責與皇帝對接,處理軍國大事。最高長官為天相,也是朝中最高文官。政令皆出天樞省。由天相周安傑負責。

中書省負責處理政事決策的具體商討與執行方案。具有出令權和勘議權。最高長官為中堂,副相級。由中堂謝啟智負責,當年歸山君也是在這個位置上。

門下省負責協調各部的督辦執行。為對下權力的最高峰。最高長官為門相,也是副相級。由門相韓仁心負責。

此三職,為月朝中樞,合為三公,下設六部九司,以及天子臺,監察臺,萬花臺等等分支。

至於武官方面,以軍機堂最高,最高職為神府中庭郎,正一品的大官,等同於元帥。

不過月朝的官制可笑的地方便在此,因為帥位是由太監擔當的。

月朝三位大太監。

大太監程延壽領帥位,為宮中首領大太監,同時任神府中庭郎,統領軍機堂,掌所有軍機要務。

大太監李歸,為內監大總管。直接對接皇帝,是皇帝的身邊人,統領內監。

大太監陳秋,御前太監總管,負責皇帝的安全,禁軍中的禁衛首領。

軍機堂下分禁軍,府軍,田軍三部分。

禁軍又有神策軍,龍策軍,天策軍,雲策軍四支主力,此外還八支偏軍,分別為神左佑軍,龍左佑軍,天左佑軍,雲左佑軍,各有職司。

其中神策軍為皇帝直屬禁軍,最高統領為大將軍鄧龍昌,負責聖洲。

天策軍便是十殺王吳良水,負責鎮守鬼哭關,節制沙州,洛州,中州三地。但是吳良水性情桀驁,狂暴嗜殺,後來被逐漸削減職權,最終負責的只有沙州。

龍策軍由溫涼王溫成器負責,對南部凜國,節制四州。

雲策軍為高州望北王任高厚掌管,鎮守龍函關,負責北面出雲國。

輝煌時期的月朝,僅是禁軍就有四十萬大軍,各地府軍有五十萬,再加龐大的田軍預備役,軍隊規模一度超過一百五十萬。

至於現在,一切都是紙面資料。

這其中神策軍算是最好的,神策軍本軍八萬人,加左佑偏軍兩萬,總計十萬人,天子眼皮底下,到是沒有太多水分。

到了吳良水任高厚他們的手裡,就不一樣了。

以吳良水為例,他除了是十萬天策軍兵馬大將軍,同時還是沙洲之王,有五萬府軍,合稱十五萬。

但實際上,全加起來才十萬。

這也還算好的,望北王任高厚更過分,整個高州,連禁軍帶府軍,也是號稱十五萬,實際有沒有五萬都是問題。這哥們是整個月朝有名的第一大貪官,偏你還拿他沒辦法。

因為他也是真正的王。

月朝真王只有三個,溫涼王,望北王,以及爐州的榮倉王。….

這其中又以溫涼王來頭最大。

他是鴻陽的現任皇后,溫婉的親哥哥。

其次是望北王任高厚,他是嫻妃任路儀的父親,其一門上下皆是朝中重臣,就連天相周安傑,都是他父親任代勳的弟子。

至於榮倉王世襲王侯,如今也只是個廢物,反而因為廢物,到是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