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童心有了個線索,那就是鬼界。

如果說自己能夠深入鬼界,或許能找到解開詛咒的辦法。

童心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中詛咒,只能等第二次遊戲開始的時候才知道。

想罷,童心又開始敲擊鍵盤。

因為他時間不多了,第二次死亡遊戲要開始了。

【鬼魂】

鬼者,歸也。

人生天地之間,寄也。

寄者,同歸、同反也。

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歲往之亦速矣。

這是人間對鬼的一種說法。

人在死亡之後,屍體腐爛,三魂七魄丟失,只有一魂留在人間,此為鬼魂。

因其他七魄二魂帶走了太多的生者的過往,所以留下來的鬼魂大多是隻有惡念的。

所以,人們對鬼魂的認知也大多如此。

不過,死亡遊戲的鬼和鬼魂不太一樣。

它們沒有魂,可以隨意的寄宿在生者的體內,且自身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最重要的就是這點,讓童心感到頭疼,不然用現實中的驅鬼之術還能對抗一二。

鬼恐怕是家喻戶曉歷盡千年而長談不衰的一個傳說主題。

在脛骨的先化體系中,它甚至還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即使到了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它依舊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很多人對於世界的認知。

然而,鬼文化究竟有著怎樣的上古起源?

遠古最早的鬼都究竟在哪裡?

很多人其實並不瞭解。

鬼字的起源非常的古老,最早出現於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他所描繪的形象是一個身軀佝僂矮小的人,但是很奇怪的是,這個人的頭部卻是一個又大又方的田字形。

從這一點看,童心可以猜測到,鬼是比人類還早出現的存在,而人類,只是發現了鬼而已。

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為鬼。

書文解字裡也說人所歸為鬼,鬼字的現代發音來自於歸,同時又有歸字的含義,在最初的時候就代表了是人在死後的一種狀態,所以只有人死才能稱其為鬼。

除人之外的其他生理死後則不能稱為鬼。

但是問題就來了,甲骨文的描繪的人的頭部為什麼是一個又大又方的樣子呢?這個問題現在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說遠古時候還沒有形成喪葬習俗,人在死後僅僅只是用一塊方形的篾蓋在侍者的頭部。

遠古仙人們就把頭布蓋著面,捲曲著身體的樣子描繪下來,作為代表侍者的象形文字。

這種說法並不是沒有根據的。

古之葬者,後醫之以心,藏之中也,不封不樹,喪妻無樹。

還沒有形成完整生死觀的遠古先人們認為人在死去以後就徹底的消失了。

所以那時只會簡單的把屍體放在草甸或用樹枝捆紮而成的木床上,然後用亂草覆蓋掩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