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開戰(第1/4頁)
章節報錯
正統二十年三月,新科舉如期展開。
考試內容增加,但是考試程式簡化,會試和殿試合二為一。
殿試的作用有兩點,一方面有天子錄取門生之意,二來,防止有應試型選手矇混過關,因此殿試要考策論,需生員殿前作對。
如今試題已經大改,便不再需要這個環節。
以往苦讀四書五經之人並非全無是處,他們可以參加文史類考試,然後從事相關的工作。
只不過,相較於以往四書五經至高無上的地位,心中不免有了落差。
對於這樣的心理落差,有的人選擇主動求變,有的人卻仍在堅持。
結果顯而易見,主動求變者還能繼續追趕潮流,至於那些頑固的守舊派,已經整整齊齊奔赴倭國,去尋求他們心中的大治之世。
考試順利結束,三天後,張貼皇榜。
由於本次科舉是分類進行,錄取人數自然也比以往增多了數倍,進士及第者共有八百名。
每科都有一甲前三的狀元,榜眼,探花。
如此一來,同一屆可以出現好幾個狀元。
接下來便是分配崗位,名列前茅者可以選擇留在京師,亦可選擇下派。
這些人都是朝廷的棟樑,留下來可以補充六部的空缺,如果下派地方,可以是府一級的佐官,也有可能就任知縣,前途不可限量。
名次中等的,可選擇的機會就比較少了,如果留在京師,可以任主簿、司儀、典客、錄事等七品甚至八品官員,如果下放地方,大多為縣級佐官。
至於名次靠後的,京城肯定是留不下,只能從縣衙底層官員做起,或者去新成立的鄉鎮級衙門。
朱祁鎮此番大手一揮,將朝廷機構從上到下改了個遍。
不僅廢除內閣,在六部之下新設各種科研院所,最重要的,建立了鄉鎮級辦事衙門,徹底打破了皇權不下鄉的傳統理念。
正統二十年四月,科舉改制後的第一批新科進士奔赴各地,開啟了他們新的征程。
武科亦是如此,或者留在兵部衙門,或者調派到各地衛所。
所有的一切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然而,朱祁鎮的心情非常不好。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一封電報被狠狠摔在御案上,將茶碗都給砸飛了,茶水濺了一地。
懷恩趕忙上前擦拭,道:“皇上莫要動怒,有什麼事慢慢說。”
朱祁鎮黑著臉,道:“朕的人都敢動,真的是嫌自己命長!”
這封電報來自南京,確切地說,是來自南海衛,幾經輾轉抵達南京,再由郕王轉發過來。
內容只有寥寥幾句話,彭清的船隊路過奧斯曼的時候,被扣押了!
兩年前,鐵甲艦第一次試航,也是第一次實戰,便已抵達錫蘭島,也就是印度大陸南端的斯里蘭卡島。
在這裡,明軍消滅了東羅馬帝國最後的勢力,將版圖擴充到印度洋。
當時還莫名其妙地和奧斯曼海軍打了一架,莫非是來報仇的?
不對啊,那一次純屬意外遭遇,而且奧斯曼人根本不知道他們面對的是明軍,還以為自己在和東羅馬人交戰。
難道這些人吃錯藥了,為何要扣押大明的船隊?
朱祁鎮想不通,當下給南京發電,急召郕王和于謙回京,同時命令各地水師整頓兵馬戰船,隨時待命。
遠在南京的朱祁鈺和于謙收到電報,立即動身,僅僅一天之後,便已抵達京師。
“臣弟叩見皇兄!”
“臣于謙叩見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