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接到敕書,立即啟程,自泉州登陸,然後坐火車前往京師。

他長期駐紮在倭島上,對於國內發生的一些事知之甚少,此番回京,路上所見所聞幾乎驚掉下巴,方才知道皇上剛剛經歷了一場劫難。

“臣來遲了,請皇上恕罪!”

朱祁鎮默默地看著他,問道:“都聽說了?”

石亨點點頭,道:“聽說了。”

“都是小場面,不需要擔心,再說了,朕需要你的時候自會發詔,若無詔書,你做好自己的事便夠了。”

“臣……遵旨!”

“說說吧,倭島情況如何?”

石亨回道:“倭國三島各自為戰,誰也不服誰,臣要做的就是看到誰的實力差,就去扶植,誰的氣焰比較囂張,就去打壓,總之,不能讓他們有好日子過!”

朱祁鎮下意識地看了看四周,緊張地說道:“朕派你去駐軍,是為了維護倭島上的和平,挺好的事,被你說成什麼了?粗鄙之言,不堪入耳!”

石亨咧著大嘴笑道:“臣不會說話,讓皇上見笑了!”

“你要沒事就讀幾本書,不是有個大儒,叫什麼蒼井……”

“是倭國關白一條兼良,他的夫人叫蒼井新衣。”

“對,對,是朕記混了!”

朱祁鎮趕忙改口,掩飾臉上的尷尬,又說道:“聽說這個人挺厲害的,沒和你一起來嗎?”

“臣此番回京,是有一件重要的事,走的比較急,一條兼良說需要準備一番,故延後幾日。”

“嗯,你繼續說!”

“臣在倭島上又發現了幾處大型銀礦脈!”

“又?”

朱祁鎮頓時來了興致,兩眼放光。

石亨剛剛抵達倭國的時候,就說發現了銀礦,並且組織大量人力物力去開採,每年用船往回運,白花花的看起來非常賞心悅目。

今日說到這個又字,想來成果還不錯。

“隨著老礦山的開發,不斷有新礦脈出現,儲量驚人,是原來的十倍以上!”

“那就採啊,等什麼呢!”

“回皇上,這些礦山的規模實在太大,當地人力資源已經嚴重不足,無法進一步開發。”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那就從外地調人過去!”

“臣正有此意,不過……”

石亨臉上突然露出一個神秘的笑容,說道:“這些因礦山主要分佈在倭國西南端的佐渡島附近,距離我大明本土比較近,既然要徵召百姓,不如從中原移民過去,皇上以為如何?”

朱祁鎮明白了石亨的本意,在倭國開發銀礦,基本上是三七分成。

當地留下三成維持經濟執行,大明佔七成,再加上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損耗,運回本土最多隻有五成。

石亨現在連這三成都不打算給人留,直接全都佔了。

而且,如果是大明百姓移民過去,不但佔了礦山,還能佔了土地。

採礦的人多了,自然需要相應的配套設施,修房子的,開飯館的,青樓妓院……總之,這是一個虹吸效應,圍繞銀礦山的開發,百姓只會越來越多。

人多了肯定要維持秩序,這時候就可以開府建牙,再發展下去,就會完全成為大明國土。

如此一來,開發的白銀不再需要整船整船往回運,而是留下發展基礎建設,便有效避免了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最大限度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