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天大的陰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祁鎮壓根沒打算和他們商量,所有主犯的十族是誅定了,現在唯一要考慮的是,這個第十族的劃分依據是什麼。
同窗,朋友,這些概念太寬了,總要有個衡量的標準。
曹鼐等人見皇上態度如此堅定,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只能默默搖頭。
經歷這場政變,皇上對於官員的量刑標準又要加重了,以後大家的日子只會更難。
“啟稟皇上,臣有一言。”
這時候,鄺埜突然站了出來。
三人上殿面聖,一直是曹鼐和張益在說話,兩人幾乎忘了身後還有個人。
此時轉頭看去,臉上同時露出讚許的神色,鄺尚書年逾七旬,是當朝資格最老的臣子,他或許有辦法讓皇上回心轉意。
朱祁鎮依舊沉著臉,道:“講!”
鄺埜說道:“靖難之時,臣十六歲,剛剛考中秀才,師承泰和大儒王敬。”
朱祁鎮有些不解,這老傢伙突然說起靖難,是什麼意思?
難道是暗指自己這個皇帝殺戮過重?
他孃的,洪武、永樂兩朝,一樁案子牽連數萬人,憑什麼到了我這裡,就不能殺了!
正欲發作,只聽鄺埜繼續說道:“關於震驚天下的方孝孺案,臣曾聽恩師提起過,所謂的誅十族,並非太宗皇帝一時之忿,而是……另有隱情。”
朱祁鎮一下子愣住,曹鼐和張益也有些詫異,紛紛看著鄺埜,等他繼續說下去。
“太宗皇帝登基之後,欽命都察院御史陳英專門負責調查建文餘黨,恩師王敬和陳英是同窗,因此,老臣對於當時的情況略知一二。”
“御史陳英反覆清查數月,最後提交的名單長達二十頁,共八百七十三人,這其中大部分官員都和方孝孺有關,而且,遠超九族之外,蔓延至十族。”
朱祁鎮問道:“你的意思是,並非太宗皇帝要求誅方孝孺的十族,而是因為此人結黨營私,拉攏了八百多人,如此來說,當初太宗皇帝起兵靖難清君側,清的就是這些人?”
鄺埜點了點頭,說道:“回皇上,正是!”
朱祁鎮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又問道:“方孝孺當初是什麼官職?”
曹鼐比較清楚,便回道:“建文帝即位後,方孝孺先後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
“什麼?”
朱祁鎮詫異道:“方孝孺名氣這麼大,才只是個翰林學士?”
曹鼐點頭道:“正是。”
朱祁鎮感覺似乎有些好笑,又問道:“區區一個翰林學士,如何能拉攏到八百多名黨羽?”
鄺埜回道:“建文初年,實行新政,恢復薦舉制,這個建議便是方孝孺提出,並且由此人具體實施,以至短短三年來,經薦舉入朝為官者多達千人,御史陳英查出來的八百七十三人皆與方孝孺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這些事朱祁鎮並不熟悉,就算前身這個名副其實的皇帝,也不會去研究靖難那段歷史。
燕王朱棣起兵靖難,落下造反的名頭,他自己也懶得洗,老子就是造反了,怎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