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大明乃禮儀之邦(第1/2頁)
章節報錯
于謙越算越上頭,繼續說道:“將士們的鎧甲、武器,特別是彈藥,消耗很大,關鍵是將士們在海外,糧食可以依靠倭國供給,彈藥卻沒有地方補充,只能從京師王恭廠送過去,如此算下來的話……”富山雄感覺心頭在滴血,根本聽不進于謙在說什麼,自始至終只聽到兩個字,銀子!
朱祁鎮興致勃勃,說道:“細枝末節就算了,畢竟是友誼之邦,能免就免一些,你就說個總數,大概意思意思就好了。”
“粗算下來,五千水師出征,每個月的花銷大概是……”于謙說到這裡,遲疑了一下,故意沒一次說完。
富山雄都快瘋了,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似乎,好像,可能……于謙禮貌地笑了笑,說道:“每個月的花銷,大致是白銀三十萬兩!”聽到這個數字,富山雄差點抽過去,三十萬兩,還是每個月!
如果你的人馬一年半載不回來,就算將倭國的國庫搬空,也不夠啊!朱祁鎮樂呵呵地說道:“三十萬兩也不算多,倭國肯定不差這點銀子。”富山雄終於反應過來,這是明搶啊!
可是,就算知道人家明搶,又能如何?不答應吧,那些賊人繼續燒殺搶掠,倭國的軍隊根本無法對抗他們的火器,早晚有一天,倭國會被搶掠一空。
給吧……這也太多了!
“啟奏皇帝陛下,這個……這個……”朱祁鎮不慌不忙地說道:“你不要著急,有什麼問題只管提,朕幫你解決!”
“是,是……”富山雄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鼓起勇氣,說道:“關於大軍開拔之資,是不是……”
“你是說算少了?”沒等他說完,朱祁鎮便搶著說道:“朕都說了,既然是友誼之邦,不徵之國,就當是友情幫忙,半賣半送,為了兩國交好,朕做一次虧本的買賣也無妨。”富山雄想哭,沒見過這麼無恥的!
區區五千人,一個月的軍費要三十萬兩白銀,就這……還是半賣半送?
都說大明乃天朝上國,禮儀之邦,對待周邊藩屬國,歷來十分大方,今日一見,呵呵,大方個屁!
這分明是把人往死裡坑啊!
“啟稟皇帝陛下,此事……事關重大,我……下臣……恐怕沒這麼大的權力……”
“沒事,朕不著急!”朱祁鎮一臉輕鬆,說道:“你先回去,跟你們那個什麼將軍,什麼天皇的稟報一下,等你們商量好了回覆朕。”富山雄心裡咯噔一下,你當然不著急,可是,我們這邊等不起啊!
你們的人每日燒殺搶掠,哪怕多等一日,造成的損失都無法估量。不行啊,不能等啊!
想到這裡,他一咬牙,說道:“下臣請問皇帝陛下,如果倭國答應提供軍費,天國大軍何時開拔?”
“這個嘛……”朱祁鎮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
“于謙,你是兵部尚書,你來回答!”于謙點點頭,說道:“大軍出征,需要提前準備,若是一切順利的話,大約……三個月就夠了。”富山雄瞪大眼睛,詫異道:“三個月?”
“對,順利的話三個月,考慮到海外情況更為複雜,如季風、海嘯等突發情況,或許還要更久。”富山雄趕忙說道:“不能等啊,求皇帝陛下念在兩國之誼,能不能……儘快出兵?”朱祁鎮問道:“你做得了主?”
“下臣……下臣……可以做主,先行支付天國大軍三個月……哦,不,兩個月的軍資,並立即呈報足利將軍,商談後續事宜。”富山雄知道,那些賊寇就是明軍無疑,不管你承不承認,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
你不是要銀子嗎,先拿出六十萬兩,不管你出不出徵,至少先把你們那些人弄回來吧!
朱祁鎮似乎沒料到,此人竟答應的如此乾淨利落,本來還想晾他幾天,等他們急了,自然就會妥協。
甚至可以趁機再敲一筆竹槓,現在倒好,你直接就答應了,難道是……我要少了?
“那……行吧,你們先把銀子送來,方才朕的兵部尚書也說了,大軍出征需要準備,你們早一天送來銀子,朕就能早一天安排出兵。”富山雄迅速思考,說道:“下臣可以代表倭國,與大明簽下協議,第一筆軍資會在一個月內送過來,還請皇帝陛下儘快安排出徵事宜,下臣並非想催促,真的是……沒有時間了,還望皇帝陛下能夠體諒!”朱祁鎮無奈,只得說道:“那好吧,朕派人擬定協議,你明日過來簽字!”富山雄趕忙跪拜:“下臣替蔽國天皇,足利將軍,替蔽國萬千百姓,感謝大明皇帝陛下恩典!”待此人離開後,于謙問道:“皇上,下一步該怎麼做?”朱祁鎮直咗牙花子,心裡猶自還在惋惜,唉,真的是要少了。
應該每個月要五十萬,就算砍價,至少也要四十萬成交……事到如今,再反悔也不好意思,他看著于謙,說道:“既然答應了,就這麼辦吧!”于謙又問道:“倭人自來就不是信守承諾之人,萬一他們不拿銀子,該當如何?”對於這一點,朱祁鎮反倒也不擔心,說道:“既然朕都答應幫助他們平賊了,這麼大的船隊,這麼多的兵馬,總得有人養著吧,若是倭人不出點銀子,他們好意思嗎?正所謂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他們不會不懂這個道理,放心吧,這筆銀子他們一定會給。”有些話不便明說,于謙卻也能聽出這番話的弦外之音,敢不給銀子,我不出兵就是了。
“皇上,臣覺得,此事還需慎重考慮。”
“哦?你有什麼想法,說說看!”于謙點點頭,說道:“倭寇來去無蹤,就算將其趕走,說不定哪天還會折返回來,因此,為了倭國沿海不受襲擾,我大明的軍隊可以在倭國駐紮。比如說平戶町,此處與朝鮮國隔海相望,又是大明穿梭遠洋的通道,若在此設立據點,不但利於海貿,而且,對於未來大明發展水師,尋找更多航線,有著巨大的好處。”朱祁鎮似笑非笑地說道:“若如此,豈不是強取豪奪?”
“臣以為,倭人一定會歡迎我們,畢竟,沒有大明軍隊坐鎮,將來肆虐的海賊,定會捲土重來,到時候再出兵,更加耗費錢糧,這筆帳他們應該算得清。”朱祁鎮滿意地點點頭,說道:“你說的對,是朕考慮不周,明日的協議,一定要把這條加進去。”于謙繼續說道:“除此之外,為了屏除大明和倭國此前的嫌隙,臣以為,明倭兩國,理應加深交流才好,不如由皇上親自下旨,請倭國大名、貴族的子弟,尤其是其嫡長子,前來大明,或是遊學,或是來此交流。”